3月底,“守护三江源”生态情景音画在上海奏响并拉开全国巡演序幕,《从黄河到长江》讲述浓浓沪果情。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源”腹地,素有“雪域净土”的美称。然而,这里也是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的自治州,州内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年均气温零下4℃,全年冷季长达10个月。
对上海援青干部而言,“上果洛”这个词,不仅代表着高寒艰苦,更饱含着一份浓浓深情,他们被当地人亲切地唤作“上海青”,更是“上海亲”。援青工作就像一座桥梁,把上海与果洛紧密联系在一起。
2022年7月底上海市第五批援青团队入青的第一时间,援青干部联络组研究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赓续援青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安排共五个方面、十项举措。其中,五个方面,即先锋模范创建、常态学习教育、深入调查研究、深刻检视问题、优化管理服务。十项举措包括:开展“亮身份、践承诺”活动,开展“援青好项目”创建活动;个人自学组织化,集中研学制度化;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推动调研成果转换;开好组织生活会,开好民主评议会;进一步加强谈话谈心制度,进一步丰富组织生活形式。伴随着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各项援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市政府驻西宁办事处主任、果洛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赵勇表示,联络组将一以贯之遵循好“中央要求、果洛所需、上海所能”的援青工作原则,团结和带领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更好地发扬“凝心聚力、务实创新、拼搏奉献、和融共进”上海援青精神,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更饱满的激情、更勇毅的担当,竭尽所能,与果洛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围绕青海产业“四地”建设总要求,共同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领下生态文明走在前列、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民生福祉提档升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的果洛新篇章。
“沪果优品”入选商品授证。
进博会、五五购物节
果洛特产闯“上海滩”
首发《上海援青“沪果优品”流通销售标准指南》,首发上海援青“沪果优品”品牌集合,首发上海援青“沪果优品”BFC馔外滩精超专柜……作为“五五购物节”组成部分,今年6月,“聚优品·惠万家”上海援青“五五购物节”沪果优品系列活动接连上演。
“沪果优品”首批七大类28款商品,以最具果洛特色的牦牛肉、藏羊肉为主打,同时还集结了玛沁的有机牦牛酸奶,玛多的香辣羊肉,甘德的赤松茸,达日的手撕牛肉干,班玛的藏雪茶,久治的藏式卤牦牛肉等,以果洛出品、高原特色、坚持天然为定位,多点开花、协同布局,集中增加曝光度,使果洛好产品能够走入更多上海市民“菜篮子”和“饭桌子”,鼓起果洛牧民“钱袋子”,服务全国大平台。
活动现场,在果洛创业十余年的陆爱珍回想起这些年的经历,感慨良多。2011年,陆爱珍成立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对口支援青海果洛州的产业帮扶落地企业。5369米,是藏地神山年保玉则主峰的海拔。为推广牦牛,上海援青干部、久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王远鸿将微信名改成“牦牛小胖孩”。由此,也与陆爱珍的5369联系上了。
在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等多部门的协调下,在青海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5369在第五届进博会有了自己的展位。不仅如此,5369还与久治县宁友村结对帮扶,登陆上海光明集团帮扶产品销售平台,被抢购一空。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扶持培育特色产品商品化、市场化,今年3月,上海消费帮扶联盟赴果洛州六县调研,当月22日,“放心买·用心帮”上海消费协作商品化与品牌化培训暨上海消费帮扶联盟援青业务培训班举办,80余人参加。上海消费帮扶联盟理事长王华介绍,联盟将持续对接果洛当地产业主体企业,开展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供应链等一对一辅导。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青海还有一大特色产业,即中藏药材。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丰富的中藏药材,如冬虫夏草、贝母、羌活、大黄等。上海援青干部、青海省中医院院长林勋表示,青海省道地药材量大质优,上海中医药大学拥有高水平研发人员,双方优势互补,资源与技术融合,定能实现中藏药材产业更上层楼。接下来,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优势,拟开展桃儿七、黄芪等生态化种植研究,并制定高原珍稀药用植物可持续发展规划。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位于玛多县。近年来,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果洛州委、州政府提出“一心二轴三区四线”旅游发展布局和“七个打造”,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依托当地丰厚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助推旅游发展。
《果洛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现已完成。按《规划》,将着力开发高原生态廊道穿越之旅、母亲河黄河感恩溯源之旅、红色文化感悟体验之旅、格萨尔史诗文化探秘之旅等精品旅游产品线路,提高“大美青海、秘境果洛”的知名度、美誉度。上海援青干部、玛多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王启洋介绍,目前,玛多县也在同步开展全县旅游规划方案编制,探索开展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希望三年援青能把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打好。未来,农牧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展指日可待。”
而7月14日首发的上海援青旅游包机,则为沪果两地的文旅梦想再添一把力。在春秋集团的助力下,越来越多上海游客有机会进入三江源腹地,在蓝天白云下,在群山环抱中,去探索阿尼玛卿雪山、冬格措纳湖这些如画的藏乡秘境,去探寻格萨尔文化不朽的史诗传奇。
上海与青海,在战略方位、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上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我住长江源、君住长江口,绿色算力盼君来,共立新潮头。”6月,在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的充分对接下,果洛州“数据援青”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未来,上海将助力青海围绕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充分利用新能源、紧抓新机遇,打造盐湖、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大数据五大产业,力争到2025年建成东数西算算力枢纽。
果洛州“数据援青”招商推介会在沪举行。
打造三校联盟、两小时医疗救治圈
“组团式”帮扶升级
今年3月,果洛州三所州属学校——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学结成“果洛州州属高中三校联盟”。
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教育局党委委员、州民族高级中学校长李鹏说,三校携手,大力发展特色教育,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艺术、体育方面探索升学新途径。今年,共有57名艺术生、11名体育生通过专业统考。
上海“组团式”教育援青遵循从“帮扶一校”到“助推一地”的迭代升级新模式。目前,教育团队已与果洛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的民族初中达成相关合作。未来,三校联盟将秉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长期合作的原则,发挥各自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果洛州教育高质、高效、协调发展。
关注民生,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方面,还包括医疗。
高原孩子用汉藏双语感谢上海医生的精心救治。
前不久,果洛州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成为当地唯一一所三级医疗机构。而且,急诊科成为果洛州唯一一个省级重点专科。
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卫健委党组成员、州人民医院院长周峰介绍,近半年,在急危重症处置、高难度手术、医学义诊等方面,上海的“组团式”医疗帮扶惠及藏族同胞近万人。不久的将来,州人民医院医疗小组人数有望得到扩充。“人多了,我们能干的事情就更多了。”
去年8月,果洛州人民医院联合上海对口支援的甘德县人民医院、玛沁县人民医院共同打造“两小时医疗救治圈”——即遇到疑难杂症等难以处置的情形,提前电话联动,通过救护车把病患转诊到州人民医院平台进行救治。若病人不便转运,则由州人民医院医疗组出诊进行救治。
与此同时,县人民医院的上海援青医疗专家每周末都会到州人民医院互相交流,及时沟通。
“两小时医疗救治圈”方案实施至今,已累计收治下级各县乡级医院转诊危重症患者65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转诊来院病人15例,急性脑栓塞紧急溶栓患者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例,急诊创伤患者28例。如今“两小时医疗救治圈”的范围也在向其他各县逐步拓展。
日前,州人民医院已与青海省中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签约,推进小组团帮扶。下一步,州人民医院还有望与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等8家医院签约,共同开启转诊绿色通道,稳步提升“两小时医疗救治圈”的服务能力。
白内障也是高原高发疾病。去年,第18批上海嘉定·青海久治光明行医疗队共开展眼科手术66例,其中年龄最大的91岁。截至目前,光明行共筛查白内障患者近3500人次,开展手术428人次,“上海嘉定医生”成为藏族同胞心中的“光明清泉”。
九年来,“光明行”的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嘉定区卫健委以3个月为一周期,每年选派优秀医师到久治县医院上岗作业,与当地骨干建立“一对一”的师徒带教关系,开培训作讲座,并派5人专家团队开展免费义诊。值得一提的是,付晓鲜医生主动将去年服务时间延长至6个月,今年又参加新一轮3个月选派,来到县医院,“我放心不下久治的病人。”
“空姐,你快过来看看!我边上这位乘客,好像情况不太好。”今年4月25日,一架从青海果洛飞往西宁的航班上,一名乘客大声呼救。幸运的是,这趟飞机上正好有上海“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上海援青医生、果洛州玛沁县人民医院院长朱鑫璞的座位就在患者附近,与果洛州人民医院、甘德县人民医院的上海援青医生联合处置,高效助其病情恢复稳定。
万米高空,乘客突发昏迷,援青医疗“天团”成功施救。
完成空中救人之后,朱鑫璞回到玛沁县人民医院——首批“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医院。
2022年8月起,援青医疗队来到玛沁县人民医院,上海城市精神之一“追求卓越”纳入当地医院文化建设,一切都有了新变化。目前,县医院增设急诊医学科、皮肤科、支气管镜室等6个科室,将手术室提能升级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将“外妇科”分为“外科”和“妇产科”。2023年医院新增开放床位46张,开放床位达到108张;新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15项;通过“师带徒”培养当地医院骨干18人。今年,计划开展远程手术、远程病理、远程影像等医疗服务。
果洛119名青年乘包机来沪就业。
民族非遗+现代乐器
唱响“黄河长江”协奏曲
今年开春,在上海援青帮扶政策的支持下,119名果洛籍务工人员离开家乡,搭乘飞机前往上海务工就业。
结合劳务品牌培育,班玛县研究制定《关于2023年班玛县农牧民职业技能精准培训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转移就业相结合,采取“培训+就业”“培训+产业”“培训+稳岗”等模式,实现农牧民“精准就业”。截至目前,班玛县开办餐厅服务员、中式烹饪、家政服务员、手工刺绣、汽修工等12个工种技能培训班,培训450余人。
除了稳岗就业,两地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每年也有新亮点。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班玛小组对接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进一步丰富“手拉手”学生教师暑假研学活动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提高班玛青少年学生的综合能力。
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上海对口支援果洛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果洛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地将持续深化文化交流浸润,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月11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音乐会在久治县举行,“守护三江源”大型生态情景音画——《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巡演》为当地带来视听盛宴。
当天虽然下着小雨,但丝毫没有降低观众的热情。在《黄河源组曲》中,钢琴与民族乐器鹰骨笛、德钦弦子、达玛鼓等同台演奏,民族音乐创作技法与果洛特有民间曲调相互融合,现场掌声经久不息。“以前看藏族歌舞比较多,像这样的演奏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许多都是藏族传统乐器,有些连我都叫不上名字呢。”现场观众拉毛卓玛一边点评,一边赶忙联系朋友前来观赏节目。
从果洛到上海,从黄河到长江,跨越千里的情谊为这部文艺作品提供了创作土壤。该项目制作人、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汤声声介绍,“守护三江源”大型生态情景音乐画剧《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巡演》由果洛州委、州政府联合上海音乐学院出品,今年3月在青海大剧院启幕。演出中,民族传统非遗乐器、现代乐器、青藏高原原生态人声、民族管弦乐团、民族服饰展演、民族舞蹈等跨界融合,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饮一江水,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寓意。
新征程上,沪青两地携手推动帮扶合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将对口援青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示范工程。两地将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推进“双碳”战略落地,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探索“东数西算”合作新模式,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为落实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叶松亭
责任编辑:范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