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不少老旧小区在进行“美丽家园”改造,67岁的张小平早听说了。但真轮到自家小区改造,他犯嘀咕了:屋前花园改不改?怎么改?
陕西南路188弄,又名纪家花园,是一处近百年的英式风貌花园洋房群,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以独特的陡坡顶和帕拉第奥式构图窗洞而闻名。弄内每个门牌号前,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小花园,公共庭院加公共道路占地面积超3000平方米。经年累月,公共庭院堆物杂乱,草皮秃了,参天大树无人修剪,小花园成了“黑森林”。
此次改造,徐汇区湖南路街道陕新居民区通过摸底排查、走访调研,结合居民提出的实际诉求,形成“一花园一方案”,满足个性化需求。19个屋前花园眼下已完成改造17个。“花园营造了美观的物理空间、恬适的心理空间。”陕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斌欣喜于这一片的老故事有了新嚼头。
“话语权”充分转为“归属感”
这个初夏,陕西南路188弄开出了月季、绣球。张小平说,仿佛回到从前。上世纪90年代他刚搬来这儿,家住底楼、面朝花园,心里很是骄傲。且听这儿老人说,建筑内部藏有一个细节——半圆形的传菜窗。打开半扇窗,背面有暗格可以放菜,可转动,“这个房子讲究,足见设计和品位”。
但花园日益凋零。逐渐地,他“瞧不见”花园了。甚至,树木太高,直接挡住他家窗户,阳光一点儿都透不进。
居民们盼着改变,但真要改了,方案怎么定?修剪老树,铺上草坪、石子路,嵌入座椅是标配,湖南路街道“美丽家园”工作小组还根据每个花园不同结构和居住人员特点,提出“一花园一方案”。
比如,围绕屋前小花园“要不要打开围墙”,相关工作小区牵头下就开了数次听证会。有居民提议:希望参照隔壁弄堂,将花园围墙改为栏杆样式,绿意透出来。但也有质疑的声音:会不会让家中隐私外露?
听证会现场,街道、居委会各方研究绿植,协调不同方案,最终选择打开围墙,同时补种较密绿植进行视线上的遮挡,消除居民顾虑。同理,还有晾衣架、长椅位置,景观灯、信报箱样式,也在居民充分参与、良性互动中一一落定。居民的“话语权”转化为“归属感”。
树木修剪了枝丫,路面积水改善,花园变美了,牵动的是整条弄堂的活力——街坊们乘着晚风坐在院里纳凉,孩子们捧半个西瓜大快朵颐,百年弄堂里烟火气萦绕。
居民酝酿创编实景演出
188弄里住着127户居民,“停车难”也是改造中的一大难题。
“美丽家园”工作小组未雨绸缪,提前谋划解决方案。通过衡复物业停车管理系统,陕新居委会很快摸清了弄内所有机动车具体情况及其停放时间等需求。在街道管理办多方协调下,在周边盘出一批临时停车泊位,根据大修工程实施速度供居民免费停放,解了工程期间“停车难”。
美丽家园打造的是外在生态之美,最终触及的是居民内在和谐。
以张小平为例,主动清扫起院内落叶,还为庭院添置了成套桌椅、花卉,帮忙张罗起居民大小事务,俨然成了“楼组长”。
居委会干部们也计划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汇聚“金点子”,通过培养绿化达人、“民间林长”,开展最美花园评比等方式,动员居民常态化自治管理。年逾九旬的王群英,过去鲜少出门,现在每天坐着轮椅在院子里转悠,发挥余热,和邻居们一起维护花园。
近期,有居民提出,要根据花园变身的故事创编一段沪剧,并在社区花园里沉浸式实景演出,名字就叫“老故事的新嚼头”。
作者:王宛艺
图片为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