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湖南路街道,1.73平方公里的辖区里,26条马路宛如金丝银线,“绣”出明丽风貌。城市更新与保护如何兼顾?历史沉淀与时尚活力如何交融?
“以片区治理赋能街区发展,以街区发展深化片区治理创新”,是街道试图给出的答案——把握风貌区地域特点,立足资源禀赋,围绕深化“梧桐先锋”品牌,启动深耕党建引领下的“街区治理力工程”,围绕“音乐街区、焕新街区、风貌街区”建设,实行“分片包干、分类治理”的治理模式,形成“街区即片区、片区即街区”的治理架构。
今天(13日)下午,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举行。会上,湖南路街道再次“提质升级”:构建“梧桐先锋”品牌五大体系,成立由55家单位共建的“武康路沿线风貌街区共治委员会”,扩大街区治理朋友圈,汇聚“街区治理力工程”新动能。
55家单位共建风貌区“共治委员会”
武康路沿线,0.4平方公里的风貌街区内,梧桐掩映下,既有近百处历史文物建筑、文化资源,也有观夏、三顿半、野兽派等140余家沿街商铺、知名本土品牌,周边8个居民区,集历史文化风貌区、新消费业态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居住社区“文商旅居”于一身。
网红街区的流量如何转化为社区的治理能量?2023年以来,湖南街道党工委联手区域单位、区相关职能部门、专家赋能团队、居商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等,组织了20余场街区大讨论、片区条块协商会、业态发展恳谈会、新消费发展圆桌对话等,推动党建引领下“发展-治理-生活”三位一体的风貌街区治理新模式。
基于广泛走访调研,由湖南街道党工委发起,携手武康路沿线风貌街区沿街商铺代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区域单位代表,徐汇区委组织部、商务委、投促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司法局等区职能部门,路管会、弄管会等街区自治组织,法律支持单位、片区居民区等55家单位共建“共治委员会”,扩大街区治理朋友圈,汇聚“街区治理力工程”新动能。
未来,“共治委员会”将以“目标一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原则,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凝聚共识、创新发展”为着力点,以供需共议、资源共联、信息共享、项目共建、问题共谋、发展共促“六共”为抓手,搭建多元主体沟通协商平台,共同维护街区秩序、提高街区品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商居融合、促进持续发展。
3份导则实现风貌街区精细化治理
很难用一个形容词,来简单概括风貌街区。
斑驳的老洋房让人看到“历史”的沉淀,推门而入,又发现时尚的主色调。但潮流生活中,又嵌入了烟纸店、缝纫店,烟火气萦绕。
让“安居”与“乐业”相互赋能,湖南路街道立足武康路沿线风貌街区的发展要素、资源禀赋,探索“人人有序参与”的全过程治理路径,联手“共治委员会”成员单位、区域单位和专家智库等力量,研究编制“沿街商业业态新发展导则、软法治理指引、管理服务规范”的“风貌街区治理力工程”3份导则,实现风貌街区精细化治理。
导则包括:提升消费能级的沿街商业业态新发展导则。在区域单位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大力支持下,街道联手上海社会科学院、区相关职能部门,研判新消费发展趋势,结合街区文化特色和业态基础,广泛听取多领域专家意见和业界建议,编制《风貌街区沿街商业业态新发展导则》。
《导则》明确,以徐汇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和“本土消费品牌集聚区”为引领,坚持以发展为前提,提升业态首位度和引领性;以生态为基础,打造主客共享的消费新环境与生活新空间;以技术为牵引,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沉浸式消费新体验;以共治为核心,坚持长效管理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等4项发展原则,加强风貌街区布局规划,推动有机更新和业态升级,加强商户自律和服务规范,鼓励社区参与,共同缔造高品质消费环境和休闲生活氛围,形成新品汇聚、业态多元、文化浓厚、管理有序的海派文化消费体验新地标和美好生活新空间。
此外,还有专属于风貌区的徐汇区软法治理指引,包含街区礼仪、街区安全、街区经营等为主的风貌街区公约,各方通过“对话-共创-共享”模式参与到街区软法治理体系建设中来。风貌街区管理服务规范也同步发布。在健全街道与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徐房集团等各方联动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路管会、弄管会等街区自治组织作用,推动政府、社会、市场三大主体协同治理。
作者:王宛艺
图片:赵立荣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