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瑞虹新城天虹居民区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开放日”活动:以“如果给你一个免费空间”为题,邀请居民前来建言献策。这个入住率仅八成的新居民区,继去年社区会客厅改造征求意见后,又一次开展共建共治共享主题活动。来参加活动的“老面孔”,趁着双休日还“拖家带口”前来,从中又涌现出不少对社区治理感兴趣的居民。
“我们希望把社区作为培养基层治理达人、能人的新型‘孵化器’。”天虹居民区所属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内,这样“居民需求、居民设计、居民做主、居民使用”的案例正越来越多。通过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政府让渡空间和职能,号召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居民直接参与基层治理,并通过项目化运作,让居民表达诉求、协商探讨、寻求共识,由此孵化出一批社区治理达人、能人。一次次实践的成功,也让更多人认识到社区事务共建共治共享的优势:不仅能形成专业且“做到居民心坎上”的方案,还能最大程度地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形成有后继者、有后续活动的基层治理连贯性。
近期,街道下辖天虹、安丘、瑞一等居民区都在“上新”各类社区项目。通过党建引领,这里正在养成“居民自转式”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为上海基层“最后100米”的治理做出更多探索。
带着女儿参与社区规划,在共创中利用好每一寸公共空间
“在这里我想发起:读书会活动”,在母亲李女士的鼓励下,初二学生小苏在展板上写下自己的想法。
天虹居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0月,包括李女士在内的居民代表曾参与了社区会客厅改造的意见征询,是此次“如果给你一个免费空间”细化会客厅功能的前序。除了李女士,当天还有不少居民“带娃出行”,以“1米视角”丰富功能选择的同时,也让青少年深入了解作为社会“神经末梢”的基层工作如何运转。
小苏一家2021年刚搬入天虹社区,这是她首次参与社区规划。她希望打造的读书会活动,不仅是阅读的分享,还希望邀请“懂经”的居民对新闻热点进行述评,在家门口让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联动起来。尽管从小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但她感到,这次与以往明显不同,能用自己的“金点子”点亮未来生活,也能在“实战”中了解中国基层的运转,“让我对社区有了归属感,也产生了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除了现场征询,居委会干部还通过居民访谈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在共创中利用好每一寸公共空间。比如,有居民结合小区国际化的特点,提出用26个英文字母开头组词,表达对社区的印象;有居民建议手绘“瑞虹地图”上墙,把社区中、商场里的公共服务空间标注出来,为新居民“指路”,也找到今后开展社区活动的方向。
设计初衷体现“篮球场+”,用共情与连贯性赋能小区建设
这个月,与天虹居民区相邻的铭庭小区迎来了“居民自转式”社区治理首个成果:以居民为设计师、参与者进行改造的小区篮球场完成微更新。
球场边,一组新打造的木制座椅利用率很高。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侧座椅顶端的木板被挖出块方形,一棵小树从中“无障碍”通过。居民设计师常先生说,他们在实地测绘过程中发现了这棵树,如果座椅做到小树边戛然而止,篮球可能从树下空间滚落出去;但他们同样不希望为了美观,伤害这棵小树。于是,通过后期“精修”,实施了这个“两全”方案。同时,他们还将座椅设计得错落有致,为的是让这里体现“篮球场+”的功能:除了供打球者休憩、观摩比赛等,还能作为露天剧场、居民议事厅等使用,成为一个多元空间。
铭庭小区所属安丘居民区相关负责人说,基层治理难就难在有人要“做加法”,有人要“做减法”。以前,大家习惯各让一步两者兼顾,但往往最后“两头不讨好”。通过“居民自转”,参与的人多了,解决方案也多了。而且,参与者之间更容易产生共情,也能从自身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出发考虑问题,再加上各人的专业优势,往往能产生真正的“更优解”。而在这个过程中,意见领袖自然凸显,达人、能人走到台前。以此次篮球场改造为例,社区涌现了7名居民设计师、数十名老老少少参与者,1位热心居民还被街道聘为居民区兼职副书记。
这个双休日,常先生们正在勘察篮球场边的连廊,打算对这处老旧公共设施进行功能调整。很快,一场新的社区治理又将开启……
作者:单颖文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