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人工智能(AI)公共算力平台,昨天在上海正式投用。该平台依托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建设运营,将通过算力优化调度更好满足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算力需求,加速算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
算力不仅是当下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用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的话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谁的算力强,谁就能抓住先机,抢到制高点。”全国范围内,随着“东数西算”战略的落地,算力产业已成为数字产业化核心和产业数字化关键。在上海,包括三大先导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四大新赛道,新动能的培育都离不开算力赋能。
据统计,目前上海在用的数据中心机架总数超过20万个,近3年相关部门则连续支持了27个、共8.8万机架的新建项目。今后,要更好为全社会构建“算力支撑体系”,不仅要继续放大资源供给,还需要优化资源的配置方式。实际上,此次上海投入使用的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重点就是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合理配置优质算力资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上海此次打造算力平台,是为了有效整合全社会的算力资源,形成统一的调度机制,从而在约束条件下更好满足各方需求。上海超算中心主任李根国透露,如同水电气依托于公用设施网络,就能被千家万户方便使用一样,未来,市公共算力平台将通过创新探索,包括研究算力标准化,构建普惠的算力基础设施,赋能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
昨天的仪式上,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还与首批用户及合作伙伴进行签约。透过签约的各方,也可以看出算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趋势和要点。
比如,此次中国电信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伟本智能等,将合作探索数字化转型服务新模式,其重点就是在制造业领域打造“工业算力服务体系”,以此赋能数字孪生工厂等新业态。而与华山医院、上海联通、上海超算中心、华为等的合作,目标则是共建“算力网络数字医学创新实验室”,从而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聚焦老年医学、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此外,在人文学科领域,算力也大有用武之地——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上海移动、上海超算中心此次就达成共识,将在绿色低碳、消费市场、数字文化保护、旅游、舆情监测等领域,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推动数字经济相关的学术研究。
汤文侃表示,作为全国信息化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上海下一步将继续在探索“算网融合”新发展的课题上走在前头、作出示范。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持续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建设双千兆宽带城市,加快算力网络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另一方面,则要“以用促建”,以产业创新为牵引,推动多元算力服务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合,构建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的创新生态,加速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作者:张懿
编辑:范家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