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区房管局会同区城管执法局、新华路街道启动“长宁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普法宣传周”活动,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增强市民群众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和历史文脉的延续。
长宁区优秀历史建筑资源丰富,并且建筑形式独特、风格多样、设计施工考究。据统计,全区共有四处历史风貌保护区,分别为新华路风貌区、虹桥路风貌区、愚园路风貌区和衡复风貌区,其中包含5批121处422幢优秀历史建筑,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近年来,长宁区致力于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历史记忆,推动绵绵古韵构成可感可触的生活环境,让市民群众更好地感受“里弄小巷石库门、梧桐树下小洋房”独特气质。期间进行了各种积极探索,如综合打造艺术愚园、静雅武夷、人文新华、漫步番禺等历史风貌街区,上生·新所城市更新结合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模式逐步推广复制,愚园路“商、旅、文结合”红色线路、邬达克纪念馆、路易·艾黎故居等一批线路点位历史人文故事深度挖掘和生动演绎。除此之外,每年安排建设一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安装智能监测设备,探索老洋房私自装修治理新路径。
随着长宁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不断推进,加强普法宣传工作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普法宣传周活动,通过向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志愿者代表赠书并宣读倡议书,鼓励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举行长宁区优秀历史建筑智能监测设备启动仪式,标志着该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另外,活动现场区房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规资局、区文旅局、新华街道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坐镇,提供历保修缮、加装电梯、物业管理、住房保障、法律法规、红色旅游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以解决市民群众关心的相关法律疑难问题,后续还计划开展“优秀历史建筑知识”和“优秀历史建筑执法方面知识”专家讲座,持续扩大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的宣传面与行动面。
值得一提的是,投入使用的长宁区优秀历史建筑智能监测设备,是安装于优秀历史建筑本体外墙屋顶或部分楼层隐蔽位置,可实时监测建筑受力状态,如发现受力高于规定阀值立即触发报警,并将报警信息传送至平台,由相关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查看、排摸,确保优秀历史建筑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该设备与“一网统管”平台连通,市、区、街镇三级城运中心可对辖区优秀历史建筑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监测管理,达到实时监测建筑状态的效果。
截至目前,全区121处优秀历史建筑已实现智能监测设备应装尽装,保护和利用工作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优秀历史建筑则承载着城市的文脉。记者从区房管局获悉,接下来长宁区将通过保护利用并举,赋予“老”建筑“新”生命。持续深化修旧如旧、市场化运作等工作,在聚焦红色文化与海派文化的基础上,推进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性更新,加强针对违法装修发现、整治力度,通过整合辖区内的空间尺度和风貌肌理,实现让优秀历史建筑焕新颜;拓展宣传渠道,讲好“老”建筑“新”故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发动周边居民群众共同保护,并完善优秀历史建筑的点位地图、历史沿革、文脉掌故等工作;创新管理手段,制定“老”建筑“新”办法。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转型,用好智能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同时加强联合巡检,完善监督执法,定期做好调查评估工作,以“一处一档”的形式为每处历史建筑建立风险指数。
来源:上海长宁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