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将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和海外人才的聚集地。
在临港新片区环湖南三路与海港大道的交汇之处,一只“白鹭”正面朝滴水湖,伸展开日益丰满的羽翼。这只蓄势翩飞的“白鹭”,就是在建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下个月,该项目将实现竣工,并在10月迎来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举行。
与顶科论坛永久会址一道,顶尖科学家社区莫比乌斯公园正在加速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实现开园;塔楼“鲲鹏之门”桩基已完成施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计划于明年8月主体结构封顶……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未来的永久举办地,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承接顶科论坛不断扩大的溢出效应,努力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策源地”。
“羽翼”渐丰,顶科论坛永久会址进入全面装修
滴水湖畔悠闲觅食、展翅翩飞的白鹭,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施工现场,这只“白鹭”的羽翼正在不断丰满,状如羽毛的光伏板在会议中心屋顶已铺设完成。据建设方上海诺港会展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石成介绍,目前项目正处于“最后冲刺”的全面装修阶段,其中,会议中心精装修已完成60%,酒店塔楼的精装修也进展到40%,“项目进度按原定计划稳步推进,预计9月底完成竣工验收,10月底会议中心投入使用”。
顶科论坛永久会址项目内含多个不同类型的功能组团,包括会议中心、展览场所、数字图书馆、剧院和配套酒店等设施。石成告诉记者,即将举办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会议中心有两个主要空间,其一是主会场,可容纳2500人的会议规模,其二是主宴会厅,可以举办千人以上的大型活动。
此外,展览、数字图书馆、剧院等设施都是向公众开放的,市民可以来这里近距离接触最前沿的科创技术和思想,一幅城市科技会客厅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科技值”点满,建筑能耗较国家标准降低50%以上
作为全球“最强大脑”汇聚之地,建筑本身的“科技值”也点满了。例如,项目中的酒店,就是上海首个通过超低能耗评审的大型公共建筑。
“通常来说,更高舒适度的酒店建设目标与超低能耗追求是存在矛盾的。”石成向记者解释道,因此,从设计之初,我们就对实现超低能耗的技术路径进行了多次论证,多轮优化比选建筑方案,最终通过被动优先的气候响应设计、机电系统能效提升优化和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等手段,在保证建筑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在空调、照明、电梯等方面一次能源消耗量较国家标准降低50%以上,“这一项重大突破对今后上海推进超低能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在会议中心的建设上,绿色低碳的未来技术导向还与美学追求实现完美融合,巧思就在屋顶的“羽毛”上——会议中心的屋面是用一块块羽毛状的光伏板拼成的,为建筑提供源源不断的光伏绿电。不仅如此,建设方还根据临港的光照参数,精确计算了每片“羽毛”的铺设角度,使其发挥最大的发电能效。
承接顶科溢出效应,创新协同区将成科创策源地
展未来之翼,聚科技之光,以顶科社区为缩影,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正朝着打造国内外人才汇聚的前沿科学创新策源地大步迈进。
在这片占地6.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以未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开发建设的核心,科创总部湾、顶尖科学家社区和科技城三个区域正加速建设。临湖一侧的科创总部湾内,中建科创、寒武纪、中微、安恒等23个总部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向结构封顶全速冲刺;临湖第二、三排建筑群已进入桩基及地下室施工,年底建筑景观形态基本显现,新的临湖天际线将形成。
顶尖科学家社区内,除了顶科论坛永久会址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计划明年8月主体结构封顶;莫比乌斯公园也在“快马加鞭”,力争年底实现开园。而在科技城板块内,信息飞鱼的两栋100米标志性塔楼“鲲鹏之门”桩基施工完成,2024年底将基本建成。
在顶科论坛不断扩大的溢出效应下,众多科创企业在此汇集,一批科技创新型平台成立。预计到“十四五”末,国际创新协同区将引进建设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科学家工作站30家以上,集聚各类人才3万至5万人,新增科创企业和研发机构1000家。
作者:张天弛
图:邢千里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