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贴调整片再加0.3毫米,直尖轨拉伸2毫米……”骆俊杰左腿半蹲,右腿跪在滚烫的石砟上,耳朵贴近钢轨,用榔头敲试道岔移动轨,凝神屏气的他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尖轨与基本轨的闭合声音。
7月25日13时,在中欧班列调车作业结束后的2小时天窗修间隙,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杭州电务段义乌西信号工区工长骆俊杰带领6名工友开始调试义乌西站最为繁忙的下行咽喉区道岔。
豆大的汗珠从骆俊杰被晒得黝黑的脸上不停地滑落,被浸湿的衣服紧紧贴着前胸后背,但骆俊杰浑然不觉。“嗒!”听到尖轨与基本轨密切闭合的声音后,被汗水打湿全身的他长长出了一口气,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笑起来。
义乌西站是华东地区繁忙的中欧班列装车组织站,月均开行中欧班列超过120列,货品丰富的“中国造”从这里启程,奔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洲和中亚国家的商品和原材料随着回程班列抵达这里后,销往全国各地。
控制车站信号灯开放、道岔转换等“神经”的是电务信号设备,酷热的高温天气会给电务信号设备“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30岁的骆俊杰带领一支由9名员工组成、平均年龄35岁的团队,平均每3天就要对辖区内所有电务信号设备“体检”一遍,为中欧班列正点安全开行“保驾护航”,他们又被称为铁路的“神经科大夫”。
“我们工区管辖的线路近18公里,步行到最远的信号点要3个多小时。车站站内有13条股道,106架信号机,56组道岔配置99个牵引点,站内轨道电路达76个区段,日常检修任务繁重。”骆俊杰说。最忙的时候,骆俊杰和工友们一天光弯腰就得三千次,一个简单的开箱动作要重复近千次。道岔缺口调整标准是2.0毫米,正负误差允许0.5毫米,而骆俊杰的执行标准就是2.0毫米,差一点儿也不行。
入夏以来,义乌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烈日炙烤下,钢轨、道岔表面温度超过60℃,人走在线路上犹如身处蒸笼,骆俊杰身上的衣服经常湿了干,干了又湿,一天下来衣服上“蒸”出了一片片白色的盐渍。
“D35信号机调车白灯主灯丝灯压10.8V,正常。” 骆俊杰爬上7米高的信号机柱,一手握着万用表,一手拿着表棒测试信号机灯丝电压。由于信号机爬梯为金属材质,为防止烫伤和触电, 骆俊杰需要穿着长袖、长裤和笨重的绝缘鞋,戴上手套和安全帽,绑上安全带,全副武装地在太阳直射的信号机上进行“体检”“手术”。
“高空作业,感觉气温更高,喘不过气来,人就像洗‘桑拿’,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在出汗。下梯后,绝缘鞋里都能倒出汗水。信号机爬梯温度近70℃,裸露的皮肤碰上就会被‘烙’出一块‘勋章’。但为中欧班列‘护航’,多流点汗也值得。”骆俊杰笑着说。
电务天窗修时间只有短短120分钟,时间紧、任务重,没点技术绝活还真干不了。工作上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骆俊杰凭借娴熟的业务技能,在30分钟内就消除了5处设备隐患。14时50分,天窗点结束,计划作业任务圆满完成。骆俊杰拧开一瓶矿泉水一饮而尽。
“大到家用电器,小到老婆化妆品,日常喝的红酒,炒菜用的橄榄油,我家随处可见中欧班列运来的欧洲产品,日常消费品选择更多、生活更舒适。”身为地地道道的义乌本地人,骆俊杰谈及中欧班列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作者:张晓鸣 许文峰 娄晓磊
图:娄晓磊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