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上海清算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金融基础设施机构24小时运转不歇,保障要素市场平稳有序;另一边则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恢复生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经受了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上海金融业依然展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
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增长6.1%,占地区生产总值(GDP)超两成;金融市场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6.8%。金融业的“稳”,本身正是上海经济运行保持韧性的重要体现,也为经济加速恢复重振踩下油门。
支撑经济韧性,市场成交反映活跃度
作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上海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14家,而金融市场的稳步增长已成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一抹亮色。
2021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由2016年的1364.7万亿元增加至2511.07万亿元,增长超80%;金融业增加值增加至7973.2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8.5%,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8.7%,居全国城市之首。
根据银行业内人士的分析,借助成熟的网络和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业在疫情中直接遭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线上办公短期内基本不影响金融行业的业务开展、价值创造。
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上海金融业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全市金融业增加值4125.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在全市GDP占比超过20%。与此同时,上半年,全市金融市场成交额1362.4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
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分别增长18.7%、22.6%。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表示,金融市场的成交量反映市场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经济预期,说明上海的金融服务功能仍然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
透露向好预期,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明显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看来,金融业挑起了上海经济加速恢复和重振的“大梁”:一方面,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基本保持正常运转,始终发挥着对内对外链接金融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与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等也产生了联动效应;另一方面,金融血脉的畅通,更能起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1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人民币贷款余额9.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月末高0.9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621亿元。
这些数据体现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质效明显,也是上海金融业发展基础良好的印证。为了进一步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上海银保监局6月底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关于建立上海市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的通知》,通过引导在沪银行保险机构精准支持受疫情影响急需纾困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助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企业克服困难、恢复发展。
目前,融资需求正在加速释放。7月初,浦发银行推出《支持上海经济重振发展“二十条”措施》,并追加1900亿元专项额度,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外贸企业复工达产,支持上海重大项目落地,加速个人消费提振。其中,为支持普惠小微企业、普惠科技型企业,浦发银行设立减息贷款专项额度;为助力纾困防疫及特困行业,设立低息贷款额度;为帮助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设立无缝续贷额度,提升续贷审批效率,并将无缝续贷服务对象从小微企业拓展至符合条件的中型企业。
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合作也踩下了创新的“油门”——上海银行与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共同组建“创新实验室”,一口气推出“外贸担保贷”“科创专新贷”“医疗机构结算贷”“担保票易贷”四项创新融资服务。
从需求端看,金融业的扩张透露着市场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向好预期,在中国经济下半年恢复过程中,上海无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者:唐玮婕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