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B”)搭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这是我国大型低温氢氧火箭首次执行交会对接任务,难度好比在太空“穿针引线”。为此,长五B火箭从优化射前流程、拓展发射窗口、释放运载能力三方面进行性能改进提升,全力保障任务圆满成功。
从“串联”到“并联”
由于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要通过交会对接,在轨进行组装,所以要求火箭“零窗口”发射。而长五B是低温火箭,面临着低温推进剂加注问题和复杂的发射射前流程,实施零窗口发射相比常温火箭难度大得多。
原来,各系统只能按时序完成射前指令,把时间消耗在等待上一流程上。“就像面对逐题试卷限时竞答,一旦卡在前面简单的问题上,后面的题目分数很高却又不能做,显得束手束脚。”火箭院长五B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这样比喻。
为了和时间赛跑,设计团队开展了适应“零窗口”发射要求的射前流程优化改进,对全箭射前流程环节、可优化内容及发射窗口整体前移的有关影响开展专题确认。
据火箭院长五B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刘秉介绍,“我们将各系统耦合性高的工作由“串联”变为“并联”,为火箭发射前预留了2.5分钟的故障处理时间,一旦在点火前暴露一些问题,可以给我们充足的时间来反映。”
从“追火车”到“乘高铁”
此次长五B首次执行快速交会对接任务,要求火箭以更高的发射和飞行可靠性实现准点发射、准确入轨,将问天舱准确送入与核心舱共面、共轨的转移轨道。就像火车到站,以前乘客需要“追火车”才能找到自己的车厢,现在的高铁都是精准对标到地标。
从“追火车”到“乘高铁”,入轨精度偏差缩小为空间站舱段交会对接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但是也对火箭的动力、结构和控制系统偏差控制水平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火箭不是孤立的,航天发射是火箭、发射场、地面等系统协同的最终体现。为确保大型低温火箭可靠发射,团队将原来的零发射窗口拓展至2.5分钟。据火箭院长五B火箭轨道设计师王建明介绍,“‘窄窗口’点火可以提升火箭点火可靠性,但由于地球是不断自转的,为克服地球自转影响,则需要通过箭上具备起飞时刻偏差修正能力。”
点火后,火箭依靠更先进的制导技术不断调整弹道,直奔空间站。“就好比投出去的篮球能按照篮筐位置、球场风速、气流和温度等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前进轨迹,直奔篮筐而去。”火箭院火箭科普专家钱航说,“这有点像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只是长五B这辆‘汽车’,重达数百吨、时速不可估量,要做到‘自动驾驶’可不容易。”长五B创新运用姿态控制增益优化和复合制导方法,从而提高了火箭姿态控制精度。
从“大包小裹”到“轻松上阵”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作为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五B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23吨,托举2022年最“重”载荷——问天实验舱演绎浪漫的“太空之吻”。
这是我国空间站首次在有人的状态下迎接航天器的来访。问天实验舱采用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整个过程大约6.5小时,需要舱段消耗燃料来变轨满足对接要求,会造成运载能力的损失。
为了能搭载更多地推进剂、生活物资等维持空间站在轨运营,长五B团队对火箭的运载能力进一步评估、折算,扔掉箭体中的“累赘”,为火箭释放了更大的运载能力。
“如果把发射火箭比作游客出行,那么以前就是出远门,需要携带大包小裹来衣食住行,而现在更像是临时出差,轻轻松松带上必备物品就可以出发了。”刘秉这样比喻。
从“串联”到“并联”、从“追火车”到“乘高铁”、从“大包小裹”到“轻松上阵”,长五B火箭对标发射可靠性要求高、入轨精度要求高、运载能力要求高这三大任务特点,圆满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任务,为中国航天定格了唯美的问天之吻。
作者:沈竹士 通讯员 董佳莹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