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路,绘就同心圆。
今年是中共二大召开100周年,也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昨天举行的中共二大与统一战线百年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线上线下交流统战百年发展之路。他们纷纷表示:传承百年统战深厚底蕴,重温统一战线的壮阔之路,为的是以大团结大联合之本质,凝聚起最大同心圆的人心和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实干的态度、更加有为的行动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
中共二大是党统一战线历史的红色起点
在上海,统一战线因党而生,伴党而行,书写着携手奋进的壮丽篇章。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审议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是党关于统一战线第一个专门文件。中共二大在党的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存良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政策,完全跳出了个人层面,进入政党层面,成为整个党的正式政策。
在党的创建初期,“联合战线”是“统一战线”的代名词。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莫岳云表示,中共二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策略,摒弃了中共一大“不得同其他政党和团体建立任何关系”的决定,确立了党外合作的统战观,实现了由“不合作”到“党外合作”的转变。
“中共二大是我们党统一战线历史的红色起点。”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尤玮认为,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解决了国共两党要不要合作的政策问题;从西湖会议再回转上海,国共两党的合作就此具体展开。两次转变后达成以“党内合作”推进民主联合战线,在她看来正体现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担当、政治智慧与政治艺术,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顺利实现,中国革命新的历史局面由此形成。
上海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实践地。1922年成立的上海大学,是中共二大以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一个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提到,从1922年到1927年,上大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建国人才。据不完全统计,1924年上海地区50个中共党员中,在上大工作和学习的有31人;1926年中共上大特别支部党员达130人,是全上海党员最多的支部;还有一大批进步民主人士在这里培育产生。
以团结促强国复兴,书写新时代统战工作新篇章
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党引领未来的重要法宝。
一部百年统战史,也是党不断探索和持续推动统一战线制度建设的历史。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黄天柱认为,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不仅更加活学活用,并且更加注重从政治上自觉把握和运用,从而使统一战线上升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并最终与国家制度实现了体制性、全方位的融合,贯穿于当代中国政治运行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汇聚力量,才能开启新征程。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提到,重温党的统战工作的发端起源,就是为了传承弘扬党的这一宝贵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未来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认为,新时代凝聚共识首要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目标愿景,实质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之“四个自信”,要害在于更广意义上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体现为以团结促进强国复兴。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学研究》执行主编、副编审林华山认为,统一战线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同向同行。具体来说,以服务建立、巩固和维护党的领导为根本前提,以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基本形式,以嵌入国家治理为作用发挥方式,以命运共同体意识拓宽大团结大联合视野。
在历史资源利用方面,更应该精心打造保护。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众多历史地标记录着统一战线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策略战略到制度安排的发展过程。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史宝强建议,要打造高质量的统战历史地标链,全面完整准确展示统一战线历史。
作者:占悦
编辑:范家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