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提高全球交易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这一目标,浦东新区“世博地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今天揭牌,一批“国字头”央企、外资跨国公司巨头、专业服务机构以及贸易金融和仓储物流领域代表企业将在此加速集聚,“握拳发力”充分释放规模效应。
未来,世博地区的大宗商品交易规模将连上两个万亿台阶:到2025年突破1万亿元,经济贡献超过20亿元;到2030年超过2万亿元,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同时建成有色金属国际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和定价中心。
创新之举,增强价格影响力
定价权一直是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的一大痛点。在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更多的“上海指数”“上海价格”成为世界市场的晴雨表。
在中铝国贸集团副总经理赵鹏飞看来,增强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一大关键是“协同效应”:在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贸易、物流企业要形成产业链的合力,把大宗商品贸易的规模提上来,形成更好的期货和现货价格机制。
目前,世博地区已经集聚了近200家大宗商品贸易类企业,千亿、百亿级规模企业超过十家,交易品类也较为齐全,包括有色金属、贵金属、铁矿石、石油化工、农产品等。
在中国宝武、中铝国际贸易、中铜国际贸易、中国黄金贸易等央企,力拓矿业、路易达孚、益海嘉里等跨国公司,以及海亮金属贸易集团、上海泰智有色金属等知名民企的头雁效应带动下,整个区域大宗商品交易量快速崛起,去年全年营业收入达6000亿元,占浦东新区大宗商品销售额近20%。
今后五年,上海将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浦东肩负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任,世博地区此次揭牌的生态集成区正是落实国家战略、扩大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创新之举。
全方位支持,制度创新持续探索
浦东新区商务委和世博管理局今天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世博地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建设若干措施》,涵盖了经济贡献奖励、鼓励国际贸易、重点人才住房补贴、专项资金申报、人才落户绿色通道、服务专员机制等,为大宗商品企业在浦东世博地区的进一步聚集提供切实的政策支撑。
“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非常大,产品品种和定价也很多元化,”力拓矿业商贸(上海)有限公司CEO王东威说,对于企业而言,最期待的一大措施是进一步探索集中报关的模式,提高大宗商品贸易进出口的价格审核和缴税的管理效率。
记者注意到,《若干措施》也已经提出了针对性的举措,将支持大宗商品总部企业在上海关区集中申报,提供通关绿色便捷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进口矿产品适用“先放后检”模式。
“这些最新的出台的措施就是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进一步增强他们在浦东发展的信心,加速经济重振,”世博管理局副局长沈锋告诉记者,“长远来讲,我们希望能够集聚更多大宗商品领域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探索整合行业内的国际贸易资源尤其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矿产品资源,通过供应链管理创新、人民币计价与结算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和重要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做大我国大宗商品市场贸易规模,做强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领域的市场影响力、竞争力、定价权和资源配置能力。”
今后,世博管理局还将在外管局、海关等相关部门支持下,积极响应集成区内大宗商品贸易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支持企业创新交易模式,为国际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保障和支持。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