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资源集聚、科研人才汇聚,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近日,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宣布,将在北京市启动“科技馆之城”建设,预计到2025年,实现打造百余个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示范项目、推动千余个场馆基地做优科技教育体验、动员十万余名科技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普服务的“百千万”目标。
让“科技”触手可及
未来,科技馆将不再局限于一处场馆、一副严肃的说教模样,北京将发动多元主体参与“科技馆之城”建设。不经意间,一片楼宇、一处绿荫下,或许都会隐藏着浓浓的科技气息。
随天气变化的“天气瓶”、风一吹就会飞起来的种子、敲敲键盘机器人就能动起来……北京科学中心的展厅和活动教室总是一派热闹景象,这里是北京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如今,因疫情影响,不少活动转为线上,但热度不减,今年刚刚过去五个月,线上接待观众就达7374万余人次,其中超过半数是青少年。北京市科协主办的首都科学讲堂也全部转到线上,每个周末从未缺席,2021年的52场活动线上观众超过2500万人次。
建设“数字科技馆”、打造科学传播融媒体平台,让公众坐在家中就能“畅游”科技馆。同时,在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未来公众科普体验将更新鲜、更多变、更直观。
▲在北京科学中心,孩子们参观的同时还可以参与互动
工厂车间成科普展厅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小型“科技馆之城”已颇具规模。
全国首家向公众开放的工业级无人直升机主题展馆、全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应用测试基地……2021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整合50家企业、区内博物馆和文旅资源开展“科技馆之城”建设,工厂、实验室变身展厅,一线科研工作者、工程师化身讲解员,将高新企业的尖端技术转化为丰富的科普体验。
相关企业结合自身科技成果,展览形式不断创新。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博物馆成了校外课堂,孩子们戴上VR眼镜、坐进5D座椅,便能感受穿越星球的乐趣。拉动操纵杆,瞥向舷窗外,地面建筑变得越来越渺小……瑞丰模拟飞行体验馆让孩子们过足“机长”瘾。悦康药业展馆则把药品生产线搬到观众眼前,配合动画展示,药剂生产流程一目了然。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表示,北京的社会化科普格局已逐步建立,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科普工作,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成果展览场馆、博物馆和生产车间向社会开放。下一步,北京市还将利用有条件的工业遗产、闲置资源、主题公园建设科普基地,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等科普场所对外开放,推动千余所场馆基地做优科技教育体验。
10万人化身科普使者
“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增多了,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也愈发强烈。
2021年3月起,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正式启动“春分工程”,带动该校200名研究生科普志愿者走进中小学,大朋友带小朋友进行科学实验、开展科普讲座。一年多来,在线上、线下成功举行了340场科普报告,其中线下活动参与师生超过2.5万人次,孩子们都盼着“小老师”带来的有趣课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研究生谭方宇的科研方向是脑机接口,通过“春分工程”,他第一次站上小学讲台,把这个科幻电影式的概念传播给孩子们,自己也在授课过程中获益,“每次下课孩子们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问题,创造力真的很强。”
目前,北京市科技科普志愿服务总队共发展专业科技科普志愿服务分队176支。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加入志愿者队伍,预计到2025年,北京市将有超过10万名科技科普志愿者,借助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银龄e享”科技惠老科普行动等平台,在科技工作者和大众之间搭建起桥梁。
来源:北京日报、京报网
照片:北京日报
编辑:李扬
责任编辑:陆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