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到11日,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市举行,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于10日正式开馆,是全球首个全面展示黄海湿地生态区域自然人文的主题馆。
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也是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型自然遗产,同时还是江苏首项世界自然遗产。申遗成功后,盐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块进行改造提升,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黄海湿地博物馆及盐城湿地博物园。
整个博物馆外观以丹顶鹤展翅飞翔为灵感,以打造“湿地科研国际交流中心、湿地科普大众推广中心、生态服务责任担当展示中心、黄海湿地管理监控中心”及创建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一级博物馆作为整体目标,是盐城市着力打造的集空间展陈、公众教育、生态展示、旅游集散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综合体”。
▲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内景 郜野乔摄
博物馆主展馆建筑面积18573平方米,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盐城湿地博物园作为博物馆的户外展区占地面积为44.13公顷。馆内主展区分为海陆天成、天际旅程、河海交响、湿地家园、全球使命中国担当五个主题和多功能报告厅等。通过场景模拟、沙盘模型、各类标本、多媒体互动等形式载体,向观众全方位展现了黄海湿地生态空间、416种鸟类信息及迁徙轨迹,结合馆内黄海湿地动态监测平台,联动全市域远程监控点,完整记录整个候鸟迁飞区实时监测数据,打造黄海湿地博物馆之“眼”,助力黄海生态保护。
博物馆展陈展品超过1000余件,包含主要为动植物标本,其中明星展品为抹香鲸骨架、丹顶鹤、麋鹿等。位于展区中心的抹香鲸完整骨架,也是馆区的一大亮点。2012年,曾有4头抹香鲸搁浅在盐城新滩盐场附近海滩,专家想出种种抢救方案都未能救助成功,最终在搁浅次日上午不幸全部死亡。这副珍贵的抹香鲸骨骼标本,正是其中一头,工作人员经过数年努力制作完成。
据介绍,展厅内主题景观为黄海生态区系列代表湿地、迁飞路线重要栖息地、淤泥质海滩等,多媒体设备为大型数字沙盘、全息展演系统、沉浸式体验、黄海湿地动态监测平台、4D影视厅等各项交互展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黄海湿地博物馆和去年5月1日建成开放的盐城湿地博物园,有机地组成了丰富而直观的室内与室外、虚景与实景、人文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湿地生态和文化景观。“一馆一园”有序的建成、开放及统筹运营,将对塑造盐城国际湿地城市形象、培育市民生态文明素养、增强人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理念,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园园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