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年度经济贡献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将按离岸贸易实际收汇额给予一定比例的专项奖励;探索适应离岸贸易创新发展的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新片区支持政策;探索建立特殊需求研判及会商机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离岸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昨天(17日)发布,24条措施围绕促进离岸贸易产业集聚、支持离岸贸易项下国际结算和融资便利、提供全方位服务、创新监管模式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新型国际贸易产业能级和质量,深化推进新片区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建设。
促进离岸贸易产业的进一步集聚
今年6月,新片区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正式揭牌,离岸贸易服务中心、离岸贸易创新发展研究基地等重要平台启动运行。今年以来,新片区加快重点贸易商落地集聚,推进配套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持续推动区内银行和贸易商创新实践,已吸引上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五百强企业落户并陆续开展离岸贸易业务;截至目前,离岸贸易涉及企业数量及交易规模较上年已实现双倍增长。
《若干措施》的发布有望促进离岸贸易产业的进一步集聚。新政明确要进一步拓展政策覆盖的业务种类和支持范围,在积极探索适应离岸贸易创新发展税制安排的同时,针对企业年营业收入超3亿元人民币、年度经济贡献超1000万元,或对临港新片区有重大贡献的企业,按离岸贸易实际收汇额给予一定比例的专项奖励,促进存量企业做大离岸贸易规模、拓展离岸贸易新业务,吸引更多头部、重点贸易商落户临港。
“我们将把石油、天然气、光伏材料等业务引入上海,希望能在明年首单落地,实现离岸贸易开门红。”发布会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协鑫集团等9家重点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协鑫集团副董事长孙玮表示,临港新片区的新政“正逢其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协鑫此前积极投资海外油气项目,在香港和新加坡从事了大量的离岸贸易,配套政策落地后便利了相关业务回归中国,回归上海。
协鑫集团计划将在未来2年以油业务为主,建立起交易、营销、风险管理、资金管理专业化团队和国际国内贸易一体化运作平台,计划贸易量达到800万吨。
根据《临港新片区新型国际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临港新片区要加快离岸贸易规模化发展,离岸贸易交易额年均增长30%。为进一步促进离岸贸易产业集聚,《若干措施》还提出,积极探索适应离岸贸易创新发展的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新片区支持政策。
“我们目前也在考虑,推出高能级的‘最佳贸易伙伴’,以及‘重点贸易商培育计划’,帮助初期规模较小的但已经能够做大的企业,做大做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贸处副处长汤鹏说。
量身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满足企业需求
就在会后,不少企业也第一时间与银行开展第一时间的交流。而他们聚焦的亮点是《若干措施》鼓励和推动新片区内银行自主优化审核流程,为诚信合规的贸易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同时,推进个案分析与研究,量身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多元化发展需求。
加快离岸贸易规模化发展,需要解决离岸贸易的真实性审核和监管难题。“离岸贸易‘两头在外’,物流不经过国内,怎么评判它是真实的交易?”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王谨文表示,传统贸易的资金流、单证流和信息流匹配,而离岸贸易“两头在外”,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分离,货物流不在国内,资金流在国内外来往,也没有报关等基础交易信息给到银行支撑审核。
“不同行业的离岸贸易模式、交易单据、结算方式都有差异,针对特殊交易模式下的需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会召集相关管理部门、银行、专业机构,大家会坐下来一起来商量特殊模式是否合理可行。”王谨文认为,《若干措施》亮点之处在于个性化服务机制。通过管理部门、专业机构一事一议,“只要确保这家企业的需求、实际的背景是真实合理的,我们就可以去支持。”
在创新监管模式方面,新片区将利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对接和融合各方数据资源,紧扣区内离岸贸易发展目标及实际需要,有序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汤鹏透露,目前新片区正着手与自贸区“离岸通”连接,逐步探索“负面清单+正面清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施主体分类监管。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当天也发出“银行业支持新片区发展离岸国际贸易金融服务倡议”,并与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金融服务、制度创新、企业培育、科技赋能等方面共同发力,推动新片区离岸贸易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者:祝越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