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出行,人们15分钟生活圈内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城市运行安全,更关涉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从购物买菜到送孩子上学,种种不同生活场景下,几乎都离不开公共交通的勾连。为了将这桩百姓最在意的事办实办好,在宝山,社区社区之间、社区企业之间正群策群力,通过打通一扇扇“便民门”,让居民家门口的出行更便捷。
协调会开了十几次,社区园区联手终打通“便民门”
这几天,高境镇逸仙华庭小区北墙新开的一扇“小门”成了“网红”。这扇“小门”南北连接着居民区和新业坊·源创创意园。每天通过小门“抄近路”去购物、坐地铁的居民络绎不绝,不同业主群里对这扇门的打通,也是纷纷点赞。
“以前到地铁三号线殷高西路站要从安汾路绕到殷高西路,兜个大圈子,起码要走15分钟,现在小门一开穿过园区,年轻人5、6分钟就到地铁站了。” 居民孙培君说。
逸仙华庭小区地处高境镇最南端。随着城市发展,小区周边愈发繁华热闹。特别是,与小区北面一墙之隔的就是新业坊·源创创意园区以及轨交三号线殷高西路地铁站。不过,让居民头疼的是,小区四个出入口均设在南面的安汾路上,前往地铁站和到园区休闲娱乐必需绕行近一公里才能到达。
去年6月,高境镇派出所民警王春在居民宣传群中看到了逸仙华庭业主的烦恼。于是,王警官第一时间找到了新业坊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当时想着能不能帮一帮居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园区方面沟通,没想到园区运营方抱着很积极的态度回应了我们。”
新任逸仙华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国书到岗后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在获悉情况后,她会同小区业委会成员,再次与新业坊取得联系。
开门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背后却有大量工作。在取得新业坊意向后,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居委会、业委会成员迅速组成了工作小组,多方合力做了大量调查摸底和宣传动员工作,由业主委员会牵头征求全体业主意见。“当时征询的结果达到了91.7%,说明居民对这个都是很期待的,这样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小区业委会主任顾芝兰说。
针对居民群众最关心的开门后的安全隐患问题,居民区多次召开居民代表会议、业主代表会议、党员大会等,以问题为导向,专注解决实际问题。新业坊、高境派出所、居委会、业委会为选定“开门”位置多次实地勘察,把“开门”的点位设在了靠近园区立体停车库的位置,同时园区还增加了保安岗,增设了监控设施来确保居民出行安全。最终,经多方商议、征询意见后,通过了以安装机械锁,并升级现有门禁卡,实现“一卡通”的方式,为业主打开了这扇期盼已久的方便之门。
逸仙华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国书告诉记者:“我们协调会前前后后开了不下十几次,就是要把每个细节做好,把好事做好。这扇门开通之后也为小区和园区共建、共治、资源共享开了一个好的开端。”
目前,小区和新业坊正在就居民区借用园区资源、错峰停车的细节进行协商、完善方案,进一步帮助小区缓解停车难题。
一扇门打通了社区和园区,更回应了民生诉求。其实,在宝山,有关开门的“小事”还牵动着更多居民,也是不少居民区的共性诉求。
制定通行公约,巧解三小区“开门难”
“现在我去银行取养老金都是直接穿过淞南八村的边门,走走10分钟就到了,以前要45分钟!”这句话出自淞南九村80岁高龄的居民刘根娣之口。这样的便利刘阿婆已经享受了好几个月了。
今年2月,淞南八村、九村两个小区围墙之间的小门正式通行,每天定时开关门,周边环境卫生也有保洁清扫维护,居民反响很不错。
“我们制定的边门通行公约,双方小区居民都能自觉遵守,所以这门打开了、管好了,居民自然就满意了。”说到这几个月良好的通行效果,淞南八村党总支书记杨邱瑜告诉记者。
今年,与淞南八村、九村小门同时开通的还有淞南七村和九村之间的边门。说到这三个小区的这两扇门,能够开通并能长效维持确实来之不易。
淞南七村、八村、九村均为上世纪90年代的老公房小区,三个小区共约6500户2万人口。20多年前,七村居民自行在七、九村相邻处破墙开门,而九村居民则在八、九村之间破墙开门,形成三个小区之间的两个门洞。破墙开门对不少居民生活通行确实带来了便利,但门洞的存在也对周边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于是,这两扇门敲了封、封了敲,两个“关不上的门”已存在20余年。
2020年初,为应对新冠疫情防控,应三个小区居民主动要求镇防控办将这两个门洞临时封闭。然而生活恢复常态后,七村、九村居民先后提出开门要求,而八村门洞附近的居民则极力反对。三个小区之间形成了“连环开关门”之争。
“老百姓的事还是要老百姓自己做主。”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撑下,居民区党组织充分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党员议事厅、居民议事会、楼组长会议等做宣传、听意见、理诉求,并就“开关门”的情理法、“有限开门”的具体形式、后期长效管理责任落实等三大类议题开展多元协商。“我们协商的过程比较长,大概有近3个月,但是这样的交流、交锋最后交融的过程,也是各方不断取得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的过程。”淞南九村第二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苏澔翔说。
镇相关职能部门也全程指导小区居委、业委两个自治组织参与民主协商,充分发挥律师进社区作用,由法学教授、协会顾问等专家提供专业支撑。
通过细之又细的群众工作,三个小区广大居民形成了开门共识。最终三个小区业委会以两家超90%、一家超80%的业主同意率,让开门一事有了满意的答案。
业主大会通过开门事项后的一周以内路面整修和人行门安装全部到位,物业每天及时清扫、开关门,设置“志愿者边门服务岗”进行长期监督和管理。九村居委还写了感谢信给八村居民,小区和小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居民纷纷在社区通上为书记点赞,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组织力与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看似简单的一道门,实则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大考,更拉近了居民和基层干部的距离。
“定制门”让小区地库直连地铁站
一扇门联通的便捷,泓汇地标小区的居民也获得感满满。如今,这里的居民只需穿过小区地库最南端一扇门禁就能与地铁站通道实现无缝连接。“不仅是近了,特别是下雨天,这扇门的作用更显现出来了,伞都不用打就能从家下到地库,然后直接进到地铁站了。”居民李女士说。
泓汇地标小区共有790户,每栋居民楼都可以通过电梯直达地下车库。由于小区紧邻地铁7号线南陈路站,开发商承诺居民可以通过地库直达地铁站。然而由于小区和地铁站联通的地下通道需要经过一家商场,此前,商场地下一楼没有全部招商完毕,所以通道迟迟不能打通,小区地库通往地铁站通道也一直被封闭着。虽然近在咫尺,但是居民不得不从纬地路小区主出入口绕行800米乘坐地铁。
今年,居委、业委、物业和商场经过多方协商,打通了小区地库与地铁的联通通道,居民终于可以通过地库直达地铁站。然而这扇门如何设置?开门后如何保证安全居民出行?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居民。为此,小区居委和物业、业委通过微信群、议事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最终把地库封闭口改建为一扇一进一出,仅限一人通行的旋转门禁。
“这个门禁是我们跑了好多厂家特地定制的。”小区物业经理肖芳告诉记者:“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人员尾随,保证居民进出安全。如果有居民推轮椅或者拉行李箱进出,我们也很贴心地在旁边设置了应急门,居民一呼叫工作人员便会前来打开。”
贴心的设计让居民不仅出行便捷,安全感也有了保障。最近,在通道处还安装了照明灯、加装了监控设备、张贴安全通行告知,铺设防滑垫、地面道路改造一系统安全措施,进一步保证居民的出行安全。
群众事无小事,细微处见真情。虽然只是一扇扇小门,但却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解决好这些“微实事”,把聚焦点放在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上,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以民意为向导,把“小事”做好,这也正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体现。看似一扇通行的小门,打开的却是居民的心门。
作者:王嘉旖 孙子璎 朱一 仲昱峰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