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
虽然今天上海的天空依旧算不上晴朗,阴到多云。
但明天起,和我们一样“宅”了好几天的太阳,终于要“返岗”了,而且还要连上好几天班呢!
不过,受到冷空气影响,月末这几天最低气温下探明显,尤其是郊区气温,将在冰点附近,防寒保暖在这个节骨眼上依旧是重中之重。
“温”的问题即将解决,那么“饱”呢?
今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人心,不少市民纷纷开始担忧起自家的“菜篮子”。
春节绿叶菜本来就比较贵,运费也向上调整。
但文汇报记者采访多位市民,大家均表示可以理解。
短短几天,人们对“土豪”这一身份有了新定义。
不过,这一冰箱绿叶菜看着像地主家傻儿子囤的,毕竟“尽量避免家庭聚会”限制了每餐饭的人口数。
还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的市民林小姐告诉文汇报记者,她给自己宅家找到了新活动。
一想到假期的一半都没到(虽然本来今天应该到的),“八仙们”不禁有些忧虑。
往后的绿叶菜可怎么办呢?
那么,我们先来给大家梳理一下,为什么这两天绿叶菜看起来“告急”?
经过文汇报记者多路探访,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物流,二是“囤货”。
先说物流,这点对线上各大平台“打击”比较大。
第一,快递小哥们回家了。
所以有些平台即使能进绿叶菜也没人送,而绿叶菜放不起,那商家就得根据运力配给。
但从昨天起,已经有许多小哥返程了。
第二,特殊时期“逢车必检”影响了配送速度。
但经过这两天的调整,比如G60等已经开辟了8车道,每辆车的排队速度差不多只需20分钟。
第三,连日阴雨降低了蔬菜运送的效率。
但这个问题我们开头就告诉大家,马上解决了。
再说“囤货”。
有段子说,可能因为今年是鼠年,所以大家都要囤货。
那么,上海的蔬菜供应情况如何?
上海市商务委表示,目前,上海市批发市场货源充足、供应稳定,各菜市场、超市卖场、生鲜电商主副食品采购渠道畅通,并在不断加大补货频率和力度。商务委已会同本市主要批发市场,提前组织留沪经营者加大货源组织力度,提前动员非疫区的返乡经营者返沪进行供货销售。
从今天开始,西郊国际、上农批、江杨3家主要批发市场白条猪肉和蔬菜批发量日环比上升明显,对市场的投放量较往年春节也有明显增长。
文汇报记者从农产品入沪的“大动脉”之一的蔬菜集团了解到,从昨天起,经销户已陆续回沪,春节后半段成交量将逐步放大。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今年冬季气候总体偏暖,蔬菜供应持续充足,近日,本市天气情况也有利于蔬菜生产,地产绿叶菜供应也将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大部分蔬菜价格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基地货源供应充足,能够及时上市供应”。各批发市场每天交易结束后,还有6000吨以上库存。文汇报记者今天走访了全市最大的一级蔬菜批发市场——嘉定江桥批发市场,这里承担着上海全市60%至70%的蔬菜供应。江桥批发市场通过动员返乡过节经营户尽早返沪,并及时联系广东、福建、海南、云南等产区积极采取措施扩大蔬菜供应量。预计未来两天,蔬菜每天供应量保持在5000吨以上,可以保证市民蔬菜供给。截至今天下午1点,江桥批发市场入货量达3003吨,已超过去年同期全天2088吨,同比增加915吨。加上市场已储备的3000吨蔬菜,江桥批发市场今天的蔬菜供应量达6000吨,超过此前预计的5000吨,蔬菜供应能力充足。
零售市场方面,超市卖场都在加大主副食品货源组织力度和补货频率,以联华超市为例,蔬菜采购量较去年同期增加近5倍,同时将补货频率增加到一天三次。
盒马、叮咚等平台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从订单来看,目前部分消费者有囤货的情况,其实完全不用紧张,随着越来越多核心供应商加班、厂商开厂返工,蔬菜的供应情况会日渐趋稳。
文汇报记者在这两天的朋友圈中发现,尽管线上平台、商超的绿叶菜常被“秒杀”,但去菜场还是能轻松买到想要的各种绿叶菜。
另外,菜市场经营户开工率也在逐步提高。
这是文汇报记者今天中午在朋友圈看到的百花街桂江路口菜场实景图。
市民安女士告诉记者,这两天菜场人不多,摊贩只有一半左右,但要买绿叶菜的难度系数并不大,也不用起早贪黑去“抢菜”。“过两天摊头多了应该更好买吧。”她说。
其实,以我们当前的国力,很多物资供给是过剩的。特别是米、油、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可能全国人民敞开吃也吃不完。但是,如果大量民众因为恐慌而开始抢购、囤货,就可能像银行挤兑一样,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区域性、暂时性的短缺,让一些急需的人买不到。
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们理性消费,尤其绿叶菜也不适宜大量囤货。
想一想,以前那些哄抢囤货,比如食盐、醋、板蓝根等等,有哪样不是摆设品?
上海的房价那么贵,拿来做仓库是不是也有些浪费呢?
作者:单颖文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