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成效如何?市民政局今天上午首次公布“2017—2019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第三方评估”结果——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平均81.4分,成绩喜人。据悉,此次评估历时八个月,全市220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部参评,得分均超过60,合格率达100%。其中,48家获“5A”考评,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和临汾路街道以99.5的高分并列全市第一。
此外,有83家获“4A”考评,61家获“3A”考评,另有28家获“2A”考评。分区域来看,虹口区、青浦区得分全市领先,杨浦区、黄浦区、浦东新区、松江区、金山区进步显著。
评估指标尽可能准确复原真实情况
据了解,此次第三方评估设有“服务规范”“管理规范”“专项评估”等3大类45项指标,评估时所有指标必须“逐一过堂”。更重要的是,评估不仅将“一网通办”和“全市通办”服务效能纳入指标体系,而且还设置了后台数据评测指标,可精准反映受理中心人员能力建设、综合窗口设置等情况,以及“一网通办”“收受分离”等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从而更贴近日常工作状态。
评估表明,过去三年,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所有“服务规范”与“管理规范”指标全部达标。其中,“服务规范”方面,“环境设施”与“服务能级”得分较高;“管理规范”方面,“档案管理”“网络运行”“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升迅速。
百万市民受惠于家门口“政务便利店”
作为百姓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上海设在街镇层面,集中为市民提供个人政务服务的社区综合性服务机构,同时也是政府为民办事的一线窗口。自2018年10月,上海社区事务受理平台对接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以来,市民政局牵头下沉事项的各个委办局,不断开展事项梳理和业务流程改造。截至目前,市民点击“个人社区事务服务”模块,即可在线办理12个政府部门的188个事项。其中,40个事项已实现“全程网办”,群众办事可实现“一次都不跑”。其余事项则通过“网上预审”,尽力让市民办事“只跑一次”。
据统计,本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2019年全年受理1250万件个人政务事项。其中,异地办理169 万件,占比13.5%。个人政务事项“全市通办”服务已惠及百万市民。
去年6月以来,根据市政府要求,在市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下,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启动“超级自助服务终端”试点。由于超级自助服务终端的通用性、拓展性十分强大,目前已可办理部分个人事项和涉企事项。未来,该终端还将整合受理中心现有各类自助终端,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好的办事体验。
长三角范围内跨省办理自然人事项达21个
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海民政部门正牵头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推动长三角地区个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眼下,相关部门正在认真梳理上海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事项清单,协助上海大数据中心完成“三省一市”个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梳理。同时,积极研发信息系统,实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受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开发长三角“一网通办”信息传输模块。
市民政部门已指导各区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试点开设“长三角通办”专窗,规范日常运行,并逐步扩大专窗范围。截至目前,全市16个区共开设54个社区事务受理长三角个人政务“一网通办”线下专窗,市民可跨省办理21个自然人事项,包括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相关手续、社保咨询和参保情况查询打印、敬老卡申领及发放、婚姻登记档案查询等项目。在这21个事项中,上海提供20项、浙江4城提供11项、江苏1城提供9项、安徽8城提供7项。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区结合第三方评估报告,持续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准入管理,保证服务品质,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办事体验。
作者:王嘉旖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