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百年进程,为世间留下了众多建筑文化遗产。然而细究之下,这里面却存在着一个“木桶理论”。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殷力欣有感而发,其中涉及到的园林景观项目,至今仍是一个相对而言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方面。
原因何在?以此为话题,1月3日,殷力欣在上海古猗园清磬山房开宗明义,漫谈古典式园林在当代的发展机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由此奉上2020年“江南文化讲坛”第一讲。据悉,江南文化讲坛是古猗园携手华东师范大学精心打造的学术品牌。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园林景观处于何种地位?在殷力欣看来,园林景观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是必须维护的城市之肺,也是最受欢迎的大众乐园。然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普遍狭小的空间如何对应大众需求。殷力欣介绍说,即使是苏州拙政园这样的大型园林,也难以应付日益增加的游客流量。
而在天平的另一端,一些上乘之作却门庭冷落,难以自给自足。对此他建议,要针对不同的园林实例,制定不同的保护与开发的具体策略,兼顾文化传统守望与文化演进。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好独乐与众乐、小众与大众、典雅与通俗、独善与兼济,厘清这四个对立面的关系,避免过冷或过热,是古典园林保护中亟需考量的议题。
想要认识中国园林,必先了解其文化内涵。殷力欣以白居易的《中隐》入题释义——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不若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这些园林于方寸间再造乾坤,予人慰藉。
以上海古猗园为例,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朝改为公园,1958年起扩建修缮,是一座古老而不断焕发青春的海派园林。殷力欣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嘉定古猗园传统建筑遗产,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20世纪文化遗产。
作者:史博臻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