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采访中记者发现,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上海企业研发的智能汽车进展迅速,正在大步迈向商业应用。
洋山四期码头2.3公里的岸线上,以及数十公里的集装箱转运动线上,上汽5G智能重卡与港区其他智能化设备一起,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下“完美协作”,15秒内完成货物装卸,并迅速开启自动驾驶,自主规划最优路线,精准运输到指定地点。
在此次大会的展台上,洋山港-东海大桥-临港物流园区“集装箱智能转运沙盘模型”,逼真还原了“全球首次5G+AI智能化港区作业”场景。
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郝景贤告诉记者,该技术系上汽集团联合上港集团、中国移动等单位,综合应用激光雷达、机器视觉、高精地图、5G-V2X车联通讯等不同技术,打通技术间的壁垒,并运用5G特有的高宽带、低延时,为大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安全运行提供保障,进而实现在特定场景下的L4级别自动驾驶、厘米级误差定位及与港机设备的交互工作。
据郝景贤透露:上汽通过智能驾驶重卡的开发以及基于V2X的队列行驶技术,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大缩小汽车行驶间距,非常明显提高东海大桥通行能力,“我们做了初步测算,应该可以将东海大桥的通行能力提升一倍。”
根据上汽方面提供的时刻表,上述技术预计在今年年内实现全过程的示范运行,并在2024年底实现在特定条件下的L4自动驾驶;而这也是全球首个在实际港口实现智能驾驶和智慧港口集装箱转运的解决方案案例。
速度的背后是多年以来,上汽在乘用车领域的智能化累积。从ADAS到 L3,上汽都有相应的技术部署:今年4月份,上汽在Marvel X pro,实现了第一个L3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打造了上汽第一个智能驾驶控制大脑;刚刚上市的RX5 MAX的高配车型就搭载了标配满足L2级别自动驾驶的AI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包括具备识别行人能力的AEB主动刹车,带排队跟车功能的全速域ACC自适应巡航,LKA车道保持,TJA交通拥堵辅助功能等。
用一个具体量化的数字来说明就是:上汽自主开发的智能驾驶汽车样车测试总里程接近12万公里,在开放道路的测试里程已超过10000公里。郝景贤认为上汽这些在乘用车上的累积都是能够反哺到卡车上,因为智能驾驶底层技术都是相同的。
作者:张晓鸣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