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玮婕
上海自贸试验区昨天又迎一大重磅金融改革创新措施,市场盼望已久的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正式启动。就在当天,业务首单随即新鲜出炉,中国银行为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办理自贸区内首笔外币融资业务。
在业内专家看来,本外币一体化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帮助企业借助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和汇兑成本。
外币功能为企业降成本
记者从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了解到,自贸区内首笔外币融资业务由该分行与法兰克福分行以外币跨境银团的形式共同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融资金额为5000万欧元。中国银行为企业开立外币自由贸易账户,由法兰克福分行提供的资金部分已于即日入账并于当日用于企业的经常项下对外支付,结构化安排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便利企业的经营活动。
事实上,企业过去收到外汇后必须兑换成人民币,而外币功能启动后,可根据自身需求,把从境外获得的外币存到自由贸易账户内,自主选择是否兑换成人民币,如此一来直接省掉了汇兑成本。同时,除了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借到利率更低的离岸人民币之外,企业有了外币账户等于增加了融资的选择范围,有望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渐进式可兑换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探索的重中之重,该项目下就包括了自由贸易账户外币业务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双向跨境证券投资等内容。有了自由贸易账户这类基础设施,资本项下可进行的交易就会逐渐丰富起来。例如在双向跨境投资方面,今年预计会启动自贸区合格个人的境外投资试点(QDII2),通过给予一个较大的无条件换汇额度,让区内居民自由到境外进行移民投资、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和实业投资。
个人境外投资有望落地实施
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已步入“3.0版”时代,这一时代最大的特征是自贸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一行三会”正积极配合上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按照中央有关部署,抓紧研究新一轮金融改革方案,将在金融中心建设、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特别是资本市场建设、资本项下开放等方面有更大作为。据了解,新一轮方案将包括五大方面,即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以及完善金融监管。
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之前曾公开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改3.0版”要在难啃的“硬骨头”和关键领域取得全面突破。未来半年,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各个要素,资本项目可兑换将得到全面有序实施,自贸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融资全面放开,上海个人境外投资有望落地实施,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进,上海金融市场实现与国际市场双向开放,金融业准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金融监管的负面清单管理全面实施,以自由贸易账户系统为标志的各类强大的事中事后风险管理和金融安全系统全面到位。
邵宇认为,在资本市场开放方面,除了可以双向投资以外,企业不管是股票的发行者还是债券的发行者,也都会拥有更大程度的自由。将来境外的发行者可选择在境内发行,境内的发行者也可考虑在境外发行。它们选择的币种可以是可兑换货币,也可以是人民币。这将进一步帮助完善人民币的回流机制,比如允许外国企业到自贸试验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区内和境外的业务拓展等,同时争取发债资金的一定额度用于国内其他城市的业务开展。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