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三十而已》剧照
人生30岁充满着隐喻。拿女性的30岁进行艺术叙事,这是触碰了一个群体敏感点,往往能收获大众普遍的回应。近日刚完成首轮播出的电视剧《三十而已》,还在继续霸屏的真人秀《乘风破浪的姐姐》,不约而同都把焦点锁定在她们的30岁。作为一种视屏传播的娱乐方式,这种选择是明智的,虽然入俗,但并不庸俗。
在约定俗成的社会观念支配下,30岁似乎就成了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时空分割点,使得游走于物与情的悖论之中的30岁,有一种特定含义的压强,压出了电视剧最后蹦出的经典结尾语“活得慌张的30岁”。虽然说慌张有点夸大,但一定是每个30岁的人的真切感受,这也就积淀为一个永恒的生理分割线。不可否认,作为物质生命结构的科学考量,30岁的时间切割,首先是基于物质生命的线索周期,是对生理活力及其冲动指数的判断。走到一个转换的节骨眼上,也就赋予女性的30岁更多的象征指代意义。《三十而已》和《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编导们,都没有脱离身体表达,只是电视剧与真人秀的传播形态和诉求不同。《三十而已》的身体被深深隐藏在话题背后,通过艺术和生活的层面,逐渐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暧昧,试图超越身体,往社会伦理框架上说故事;真人秀《乘风破浪的姐姐》,却是毫不隐晦地直接把身体表达推到前台,通过艺术包装,似乎要传达出一个既有证据、又有说服力的观念:30岁并不是女人的滑铁卢。
但是,我们毕竟还处在一个看脸的时代,颜值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因此,节目当然也不能免俗,契合了视觉观看和身体消费的当代语境,利用30岁的隐喻,放大30岁效应,形成观看和话题的热点。显然,任何人也都无法回避30岁对自然生命所产生的时序意义,由此,基于物质身体的女性焦虑也就是社会常态。由这种焦虑引发的社会潮流,催生了眼花缭乱的身体修复和再造医学工程,继而深入和拓展,形成了当代最具消费力的产业链,强势回应着身体性观看和审美焦虑。通过技术的加持,消解焦虑的社会提供还会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身体可能会获得暂时的非自然转换和活力再现,人工智能也许会给我们创造更多的幻觉。一切都关乎身体,都意欲拯救不断衰退的身体。但是,物质生命终究是一个不可逆的单行线,我们都得迈向生命的终点,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我们的宿命。
30岁的话题性,来自孔夫子的“三十而立”的概念。经过历代社会实践的演变和归纳,最普遍的对称解读是,30岁应该“成家立业”的世俗化价值判断。但是孔夫子说的是“三十而立”——“立于礼”,并再补上一句说明语,“不知礼,无以立也”。我们全面系统解读,寓意十分清晰:30岁就是生命的中间节点,与自然轮回对应的物质生命过程是非常有限的,人就需要建构精神来获得生命的接续。人总要学着长大,长大的标志就是“三十而立”。在事实的物质生命之上,30岁应该有一个价值构成。当顾佳可以超越物质追求,看到远方和诗的美好;当王漫妮拼命数年追求的地位和身份,即将唾手可得时,却毅然放弃;当钟晓芹终于明白人生是一个理解和包容的过程,婚姻是需要用心经营的陪伴时,她们都在物质生命的底板上,建构起了一个精神结构。而精神结构包含了善良、正义、审美等核心内涵,由情义、品位和价值观构成。30岁不仅只是生理判断,更是一个文化判断了。可以从容面对喜悦和悲伤,可以超越物质追求,人的物质生命就获得了救赎。30岁不再是身体从高峰跌落的时间标志,而是精神爬坡的起点。从孔夫子的“礼”化解开来,人逐渐成长的30岁,也是自我不断完成校正、完善的精神修复的过程。
真人秀《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图片
不再单纯的30岁,是知性和理性的开始。不庸俗、不油腻、不低级的底气,来自于文化的执念和自信。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52岁的伊能静和49岁的宁静,反而更有气场。凭借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文化体验,产生出强大的文化定力和自信,谁又能否定,这不是精神和文化激活了荷尔蒙?人的生物寿命已经被大大延长,当代自然生物生命的生态圈,包含了更多的文化要素。现代社会物质和信息的富营养化,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知识快速迭代的世界,被打开的无限视野和荟萃的新知识运动,总让人充满着惊喜和新奇,逼迫我们调动大脑和身体,保持生理与心理良好的互动节奏。心理感受的幸福感,必然成为持续激活生理细胞,使得物质的身体与精神的生命形成互动与共振的原生动力。因为,人的身体除了其物质性构成之外,还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架构,身体信息的发射、回收,循环于社会交互过程,身体就会不断生产出意义来。
建构自己的生理结构和精神结构,让精神土壤上不断开出灿烂的花朵,实现精神对身体的一次次引渡。而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含义,是《三十而已》《乘风破浪的姐姐》提倡积极的生命姿态,人需要勇于去面对30岁前的慌张,更需要不断眺望未来。正是有了30岁前的冲动、激情和反叛,才孕育了30岁后的成熟、理性和宽容。30岁之前被人带着走,30岁开始自己独立走,这何尝不是一次重生?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说:“通过赋予世俗者更高的意义,让一种审美的外表走向日常,把未知者与已知者分开,我要浪漫化了它。”人的30岁开始生产更高的意义,过程依然是浪漫和美好的。走向精神蓝海的30岁,依靠的是智慧。30岁既是新的开始,更是人的重生,因此,我们“未完待续”。
作者:王国伟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