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今天上午举行大会发言,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沈敏在大会上发言,聚焦海外人才、特别是新侨情况。
新侨系指我国改革开放后出国、并在当地取得永久居留权或所在国国籍的华侨华人、长期定居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新生代后裔、以及改革开放后回国定居的归侨。据推算,常住上海的新侨以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上海籍新侨合计约92万。新侨在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体系中,将成为重要的推动者。比如建设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基地,设立商标海外维权保护办公室等,要有当地专业人士的参与,而在海外工作的新侨,是最重要的人选。
沈敏发现,目前,商务成本过高已经成为新侨在沪创新创业的强大阻力。调研显示,新侨中认为上海居住生活成本高、难以留住人才的占31.2%;认为税负过高、影响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占42.90%;认为创新费用成本过高的占18.20%。
此外,海外新侨工作的手段与方式比较传统。国外侨务工作仍采用传统的海外出访、活动联谊、通讯联系等模式,侨务引智等政策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也是过往的工作经验。
沈敏建议,优化环境是首要措施。治理新侨在沪投资创业面临的环境建设相关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结合上海实际,构建符合上海现阶段发展特点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对标纽约、东京等全球城市,定期进行评估与监察。
其次,提升新侨在推动改革发展中的活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券”等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和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大中型企业更好带动和服务侨资企业的技术创新。网联新侨资源,延伸海外新侨工作的服务半径。
此外,加强与海外华社、侨团和专业社团的联络与沟通。掌握海外新侨专业人士等侨胞的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其实际成就及潜力等数据。推进海外专业技术社团与国内科研(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型企业、民间学术团体等的交流与合作。
作者:陈晨
编辑:朱伟 陈晨 沈竹士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