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楠快29岁了,是一名“90后”。
在江苏省南通市佰仁堂常青乐龄护理院里,她是200多位失能老人的忘年交。
很难想象,这位出生于1990年的姑娘,选择成为一名老人护理师,从而放弃了大医院的“铁饭碗”。
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全国两会。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所建议的“加强养老护理员医护技能培训”已经在护理院内部运转了起来。今年她依然将目光锁定自己所熟悉的养老事业,提出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专业队伍建设、恢复护理员资格证。
在参加“两会青年说”时。这位短发、圆脸,一对笑眼,身上贴着“全国人大代表”“能闺女”“忘年交”“劳动模范”等标签的姑娘,最喜欢的词语是“90后”。
“我们已经用实践证明,‘90’后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她说。
2019年春节,是李楠楠工作七年来第一个没有值班的春节。
每年除夕,她主动提出“留守”,陪那些没有子女的老人们在护理院过年。母亲有时候会“嫉妒”,“护理院倒成了你的家。”她选择撒娇的方式来应对,“这里就是我的家呀。”
那些曾经和她一起进养老院的年轻护理师,不少人都离开了,她倒是跟“钉子户”似的,岿然不动。
“我选择这份工作,跟我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大有关。”李楠楠说。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自己由爷爷奶奶照顾,和老人的感情很深。小学六年级时,奶奶不幸患上癌症。每次看到奶奶给自己扎针,非常痛苦,自己太小也帮不上什么忙,心里就很着急,“那时候,就想长大以后要学医照护老人。”
从南通的一所卫校毕业以后,李楠楠考进了南通一家大型医院负责体检抽血,铁饭碗,工作压力不大,但她总觉得与自己学医护的初衷不符。
“就是有一天回家路上,看到一家护理院有不少行动不便的老人,一时间想到了自己当初的理想。”思考之后,她最终辞掉医院的工作,走进了常青乐龄护理院。
护理院里的200多位老人,每个人的名字和喜好,李楠楠都记得。
每天早上8点钟,她开始检查每位老人的情况,翻身擦背、吸痰、通便等等。这些最脏最累的活,有时一些老人的家属有时也不乐意做。
“把他们当小孩子一样照顾就可以了。”李楠楠叫那些老人们“老小孩”,言语亲昵。在她的心中,失能老人就是小孩子,孩子需要大人们穿衣喂饭,这些迟暮之年的人们也需要。
深度失能老人,有人入院时,背部、臀部、四肢全是疱疹,连子女都不忍心看。李楠楠每天用针尖扎破疱疹,再用碘伏把伤口清理干净,换上新药。夏天时,老人身上味道特别大,病房里其他人不爱与他亲近,李楠楠会注意到老人情绪低落,宽慰他,“爷爷,您要不嫌弃,就把我当成亲孙女。”
有老奶奶尿不出来,每次去厕所李楠楠便给她按摩肚子,让她放松。有时尿液会溅到她手上,李楠楠一点也不会介意,洗洗就好了。
如今,李楠楠已从一线护理转向管理岗位,但依然保持着去病区转一转,去病房走一走的习惯。
去年全国两会,李楠楠建议“加强养老护理员医护技能培训”。今年关注焦点依然是养老护理人员专业队伍建设问题。
“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较为滞后,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与管理人员匮乏,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李楠楠提了五点建议,包括加强养老护理人才规划、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建设养老护理志愿服务队伍、营造社会重视关注的良好氛围以及强化养老护理职业资格培训与认定等。
“取消养老护理行业强制性资格认证以后,如何保障养老护理服务质量,还需要有更健全更严格的制度保障。”李楠楠说,她希望国家建立更符合市场需求、更符合职业特点的职业准入制度,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监督、考核,建立养老护理员职称评价和技能等级评价制度。
当年执意做老年护理师的李楠楠,如今已经在实现了梦想,并在这条路上坚持了七年。她想说的是青年一代的梦想,“人活着,我觉得还是要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做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这是周星驰电影里的一句话,李楠楠说自己很喜欢。
转自封面新闻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