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引发众多来自教育领域代表的热议。两会期间,不少身为高校校长的代表就如何惩戒学术不端密集发声。
“事前预防、事后惩戒”是治理学术不端的最直接手段,在实践中,如何将其进一步明确。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将学术诚信比作学术研究的“红线”与“底线”,“红线”不可逾越,“底线”不可踩踏。他提出,应从规章制度入手,制定更加完善和严厉的措施,来杜绝和惩戒学术失信现象。此外,“要把学术诚信当做生命来看待”,加强教育宣传工作,使所有学术研究者都明确其重要性。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需树立学术规范荣辱观。充分发挥监控机制作用,重视论文查重工作,从源头防控学术不端。“如果重复率超过20%,不是非要引用的,那就涉嫌抄袭问题。知识分子体现的是社会的良知,良心千万不能变黑。”
不少代表认为,如果“学术不端”是一域之难,浮躁之风主导的“评价体系”则是全局之症,解决之道需要“从全局谋一域”。
关于如何完善评价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提出“宽容失败”的学术文化。他表示,大学在推进原始创新方面有人才、基础研究和学科优势,应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倡导坚守诚信、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勇于担当、宽容失败的学术文化,鼓励教师做真正有价值、有长远意义的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说:“一流大学建设主要以内生动力机制为主,要摒弃浮躁与功利。”他指出,应推动高校从“指标一流”到“公认一流”的转变,要给大学发展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引导高等教育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
转自中青网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