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时,衣服上别着一朵夏布材质海棠花的曹清尧面对记者镜头,呼吁非遗传承需要“动起来”而非“冻起来”。2019年再见到他,记者发现他身上的夏布元素已变为一身笔挺的中山装。谈及这个变化,曹清尧语气中难掩自豪,“因为产业升级了”。
曹清尧是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这座位于重庆市西部的区古称“昌州”,因宋代诗词“天下海棠本无香,独昌州海棠香气扑鼻”而雅称“海棠香国”。
主政一方,曹清尧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与产业布局息息相关,“产业有了,经济提升,老百姓生活才能富裕”。荣昌文化资源丰富,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陶和折扇。夏布,是曹清尧到荣昌工作后推动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块试验田。
“夏布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但是过去只生产、出口夏布坯布,产业始终做不大、做不强。”经过调研,曹清尧发现,夏布产业可带动农民从事种麻、绩纱、编织、出口销售等。而要想实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最离不开的是“技术”。
曹清尧介绍,2018年,荣昌通过引进脱胶、印染技术,实施夏布精加工,现已开发出服装、床上用品、布画、折扇等20多个衍生品种,附加值大大提升。目前,该区有夏布企业40余家,2018年出口额达1.05亿美元,有2万余人从事夏布相关工作。
“今年,我们已经引进一批夏布制造龙头企业,建立中国麻纺业创意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数据中心和电商平台,以技术创新带动夏布产业深度发展。”曹清尧说。
过去一年,荣昌还通过安富陶进行文化产业升级的实践。荣昌安富陶是产于荣昌区安富镇的地方传统艺术品,系中国四大名陶之一,100多年前便销售到东南亚地区。如何让更多民众了解荣昌陶的“前生今世”?2018年初,非遗特色小镇“安陶小镇”建成开街了。曹清尧介绍,“这是荣昌文旅融合的产物。文化是旅游之魂,推动两者高度融合,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2018年荣昌旅游总收入逾18亿元,同比增长30%;接待游客量达559万人次,同比增长14%。曹清尧告诉记者,增长的数字犹如一份“肯定”,“文旅融合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工作中的曹清尧爱“琢磨”。他说,地方发展想要创造、创新,必须认真思考,“天上不掉馅饼,没有等来的(发展机会)”。全国首个农业单品的大数据平台——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的落户便是荣昌“无中生有”的产物。
“但做事情不是异想天开,要结合当地实际。”曹清尧介绍,荣昌猪养殖已有400年历史。当地生猪养殖的遗传工程、饲养技术、饲料、疫病防治、环保等产业已形成产业链。2018年“荣昌猪”以27.7亿元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地方猪品牌价值榜榜首。
“养猪易造成面源污染,生猪大数据中心是把传统产业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探索。”谈及大数据中心建成后的场景,曹清尧期待着:在由众多数据支撑的“大网”上,全国各地对生猪、饲料和兽药的需求将得到清晰展现,企业和农户只要打开这张“网”,就可实时了解全国的生猪动态信息。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发展潜力。需要大家共同挖掘,共同为发展‘奔跑’。”曹清尧说,他时常在周末一个人坐着公交车,去往荣昌的各个镇村走访。“听了很多心事,也解决了很多问题”。他告诉记者,入渝9年,通过做一些事,为地方发展带来改变,就是其工作的获得感。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宣晶
来源:中新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