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家民办民俗艺术博物院——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创立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王勇超一直关注着非国有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博物馆是展示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亮丽名片。在西安,非国有博物馆占比很大,我们要建设‘博物馆之城’,就必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重视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王勇超说。
目前,我国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已达5136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400家,行业博物馆超过800家。快速发展起来的众多非国有博物馆,已经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文化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博物馆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程序需要进一步规范,藏品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的公众教育、研究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非国有博物馆在设立条件、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税收优惠等方面与国有博物馆还存在一些问题等等。
对此,王勇超表示,国有博物馆发展有国家投入和政策支持,其藏品大都出自考古、捐献等;非国有博物馆则主要靠创办者个人投入资金,收集散落于民间的文物、艺术品等。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还存在许多差距。正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困难,我们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王勇超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国家尽快制定与《条例》有关的配套性文件,发挥国家层面的统筹指导作用。非国有博物馆多属公益性特质,应与国有博物馆在政策方面享有同等待遇。享受国家文化、税务、土地、金融等政策带来的优惠。
二、实行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从2008年起,国家开始对国有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有力地发挥了博物馆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目前这一政策只在国有博物馆中实行,而非国有博物馆却被排在了政策之外。建议国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对具有明显示范带动效应、公益性突出的非国有博物馆,尝试实行免费开放政策。
三、支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主要分布于国有博物馆和国有文化单位,而与国有博物馆发挥着同等作用的非国有博物馆,却享受不到这方面的政策。这种状况不利于调动民间力量发展博物馆事业,因此,建议国家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有针对性地把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其中,在规划制定、项目布局、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统筹考虑,提供发展机会,确保博物馆的公益性更好地发挥。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综合自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