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今天在北京举行,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关于外商投资法草案的说明。
外商投资法为什么会成为此次全国两会的一大看点?究竟有多么重要?我们不妨从大名鼎鼎的”外资三法“说起——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制定外国人投资法。
1979年7月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批出台的7部法律,就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标志着中国打开大门引进外资、实行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政治和法律意义。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1986年和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先后制定了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也陆续制定了一大批有关外商投资的实施性、配套性法规和规章。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三类,被称为“三资企业”,上述“外资三法”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对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为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外资三法”作出部分修改,删除了法律中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优先采购、实现外汇收支平衡、出口实绩等规定。
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后,根据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3年、2014年两次作出决定,授权在有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暂时调整“外资三法”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等规定,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方式。
2016年,根据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外资三法”作出修改,在法律中确立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国。
40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扩大对外贸易、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机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外资三法”为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们也要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外资三法”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的需求。
在总结我国吸引外商投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部新的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取代“外资三法”,并配合制定相应的具体法规、规章,以更加全面完善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促进、保障和规范外商投资活动,提高外资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深入实施,这是非常迫切需要的。
作者:唐玮婕 祝越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