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打人“白打”?学校不能开除、警方不能立案,只能对打人者进行批评教育。面对“到底如何才能正确挽救‘问题少年’”的疑问,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认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的制度设计在日渐式微,应切实发挥工读学校的作用。
朱晓进认为,“三自愿”原则使工读学校失去了强制性,使得部分应当入校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拒绝签字的方式逃避。而工读学校被误读,使家长、学生等产生抗拒。在工读学校被误解、被拒绝的同时,由于民间机构宣传力度大,家长也存在“高收费就有高成效”的思维误区,导致许多“问题少年”被送入“网瘾中心”“矫正学校”等非正规机构。
朱晓进建议,尽快重视工读学校建设,将其变为挽救“问题少年”的最后防线:
一是建立强制转学制度。对于出现一般刑事违法行为但依法不予追究的未成年人,应当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无需征得家长及学生同意,强制将其转入工读学校接受全日制寄宿教育。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可以建立预备转学机制,即给学生半年或一年的留院校查看期,期间不思悔改者则立即送工读学校;学籍仍然保留在原学校,毕业证也由原学校颁发,以保障学生尊严。
二是加强工读学生培养。强化工读学校的课程设计,在确保义务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到位的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就业思想引导和职业兴趣培育,并积极与中高级职业教育院校对接,将思想过关、成绩合格的学生保送至就业前景好、收入高的专业就读。
三是加强学校透明程度。加大对工读生升学、就业、收入等信息的公开力度,扭转社会的歧视,为工读生家庭赢得尊重。
四是严管引导民间机构。一方面要严格管理民间的各种所谓矫正、救治机构,另一方面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工读学校建设。
作者:孙华
编辑:汪荔诚 沈竹士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