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背后(上集)》
▲点击图片,跳转观看《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背后(下集)》
明天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将在人民大会堂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3月3日、4日,中国政府网连续发布两期视频,请政府工作报告的6位起草参与者讲述报告起草背后的故事。
这6位参与者分别是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综合一司司长孙国君、国际司司长宋立、宏观司司长肖炎舜、信息司副司长马志刚、信息司副司长刘武通。
报告聚焦哪两大问题?
刘应杰说:每年都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另外一个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
孙国君说:报告虽然是在“两会”上做,是面向人大代表,要求政协委员提意见,但实际上是面向全国人民的。
报告要经过多少次修改?
报告起草的参与者们说,一直到3月5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前,报告一直在进行不断的修改。春节期间加班最多的是总理,是总理带着大家一起改的。
他们说,报告改了多少遍,数都数不过来。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中有些重要的节点,比如,1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政治局常委会,到国务院全体会,再到政治局全体会,最后再报人大,中间还有不同级别的征求意见稿。实际上我们把报告发出去征求意见之后,也不是等着意见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改。
尽量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明问题
刘应杰说:每年总理对报告的语言风格有很高的要求,尽量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明问题。
宋立说:比如,“个税起征点”就不是专业语言,但是这个语言大家听得懂啊!从准确的政策上讲,它不是这样的讲法。要想办法把这种语言转化成通俗语言,我们的压力很大,别人会“攻击”我们,说我们不专业。
又如“漫游费”,肖炎舜说,流量“漫游费”是去年起草组生造出来的,流量它不叫“漫游费”,叫全国流量、本地流量,这样老百姓不好听懂,我们叫“漫游费”,加个上引号,老百姓一下就听懂了。
网民留言集中反映办事难
刘应杰说:这些年中国政府网一直在征集广大网民的留言和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些建议。现在汇编的、我们看到的已经有三本了。这些都是全国上下各方面网民的关切,内容非常多。一条条加以梳理,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加以回应。
孙国君说:这十几万条意见里,排在第一位的是办事,占了百分之十几。
说起办事难,肖炎舜深有感触,他说,我有一次要证明我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国研室的证明不算,发改委的证明不算,要居委会的证明,居委会说我们不开这个证明。今天我在这里就代表人民群众。
作者:陆正明
编辑:邵大卫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