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指导办事者通过“一窗通”在线提交资料,办理注册事宜。本报记者叶辰亮摄(资料照片)
2018年,上海首家区块链科技企业、首家机器人饮品吧、智慧便利店、“共享餐厅”等一批“首创型”企业相继落户市中心的黄浦区。
黄浦区,外滩、人民广场等上海重要地标所在地,同时怀抱着南京东路和淮海中路,商业商务繁荣、市场主体众多,毫无疑问的“寸土寸金”。“首创型”企业为何无惧租金成本在这里“先发”?优化营商环境,对商务成本作出了新的注解:去年以来,围绕打造全市最优综合营商环境的目标定位,黄浦区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方面持续用力,综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针对星巴克公司及600余家分公司证照变更需求,黄浦区创造性地集中办理提速支持,比预计时间减少60%;
在全市率先设立“出口食品备案企业综合服务”专窗,帮助黄浦区老字号杏花楼、沈大成等办理备案证明,并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
设立全市首个区级“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受理”以及“商标品牌指导”专窗,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企业,解决进出口企业产权保护的后顾之忧……
2018年,黄浦区代表上海和国家接受世界银行专家组关于营商环境的现场检查。全国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表示,对标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计划和行动计划2.0版、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标准,黄浦区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努力打造成为“服务质量最优、服务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行政区。
放管结合,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营商环境好不好,最终由市场主体说了算。
结合上海一年多的大调研实践,大家对于这个“好”字的体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便利,二是包容。更具象地说:放要放得彻底,管要管得智慧。
这也成了黄浦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
去年以来,黄浦区积极落实“多证合一”改革,同时全面取消各类证件证明38项,与海关合作实行“空检海放”便捷化监管试点政策;在人才服务窗口,对非核心材料实行“容缺受理”;作为上海第一批试点区域,顺利完成“两证整合”(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改革试点,统一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管理服务制度。
围绕缩短企业开办时间,向社会公开承诺当场办结事项312项。2018年新设企业3382户,实现了对网上申请24小时内响应答复,材料齐全符合收件条件的最多不超过3天办结。
在力推“一网通办”的进程中,黄浦区目前共有综合窗口49个,占比87.5%;235项审批事项中,纳入综合窗口的审批事项达到206项,占比87.8%,居全市前列;达到“最多跑一次”标准的网上审批事项占比72%,全程网上办理事项数量列全市第一。
“政务店小二”还推出各种主题式服务,针对金融服务、科技创新、食品餐饮等14个领域187个行业,跨部门、跨领域“打包”整合相关经营许可,有机串联从企业注册到后置审批的办理全过程,实现企业“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
监管,要充分“刷智慧值”
去年,一大批“首创型”企业落户黄浦区。在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何敞开怀抱又合理合规监管,这绝对是一项“刷智慧值”的活儿。杲云说,黄浦区正探索“包容与审慎”并行不悖的监管模式,努力为新业态发展打开空间。目前,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黄浦区已经从市场化、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宜居化五个维度着手,制定区综合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并发布相关白皮书。
目前,黄浦区以“非禁即入”“包容审慎”态度支持新兴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发展,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点播影院、点播院线管理实施办法》,试点实施点播影院登记备案制度。针对目前法律规范有空白、职责边界不清晰的日常监管难点、热点,制定发布集体供餐配送、健身服务、电梯维保、教育培训等首批区级合同示范文本7份,推动相关行业规范自律。
与此同时,探索“互联网+监管”新机制。在大中型以上饭店、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700余家重点单位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终端,基本实现重点食品单位实时化、可视化远程监管;将全区无证无照点位信息导入网格化平台,通过电子地图实时监控,做到即时发现即时整治,基本形成无证无照整治工作动态监管;通过网格中心对消费者投诉举报进行分派、督办、数据分析、风险预警,基本形成消费者投诉举报分派办理、应急处置工作闭环。
黄浦区还在解决个案问题的同时,不断完善服务企业快速响应机制。比如针对“市百一店”老店新开需求,通过证照联办保障配套餐饮同步开业;针对“和平饭店”商标注册疑难问题开展“现场会诊”服务指导。
大数据精准画像,提前研判潜在需求
关于黄浦区优化营商环境2.0版本,杲云透露,将打响“包容创新”品牌,对新生事物本着鼓励创新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充分、有序的发展空间,让黄浦区成为最适宜新业态发展的热土,让发展新动能不断迸发。
今年,黄浦区将坚持以企业和群众实际感受度为核心,加大流程整合、优化和重构力度,把除了涉密和敏感事项外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网通办”总门户,真正实现“进一网、能通办”;进一步探索“主题式服务”,让网上办事场景更友好、流程更清晰、操作更便捷,实现“各种好用”;利用大数据手段,对服务对象准确画像,找出行为特征规律,提前研判潜在服务需求,“想客户所未想”,真正体现政务服务的“无微不至”。
落实全市营商环境2.0版改革要求,黄浦区还将推进涉企优惠政策“一窗通办”,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证照分离”“受证分离”改革,加快推进“无差别受理”,实现办事对象只进“一扇门”、只跑“一个窗”、办成“多件事”。按照“程序最少、手续最简”要求对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公布一批当场办结事项,推动市场准入再提速。持续开展“减材料、减证明、减时间”工作,能通过网络核验的各类证明,原则上一律不需要再提供纸质证明。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顾一琼
编辑:周辰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