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第二场“党代表通道”,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一开口就将人们拉回往昔记忆。
“我叫刘秀祥,是来自贵州省的一名乡村教师,也是2008年‘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主人公。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帮助大山里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刘秀祥说。
工作十年来,他有幸见证和参与家乡发展,看到家乡发生巨大变化,乡亲们摆脱了贫困,孩子们在大山深处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刘秀祥坚信,“向上的成长需要从向下的扎根开始”。他说,将继续扎根山区,教书育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的成长道路特殊一些,4岁时我父亲去世,母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从小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学,最大愿望就是走出大山,把母亲的病治好,给她一个安稳的家。”刘秀祥说,在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下,他在2008年考上山东的大学,带着母亲一起到了山东。在大学期间,他努力学习,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2年,他毕业后留在山东工作,当时企业最高年薪给到55万。他心想,只要他和母亲有吃有穿,就把多余的钱寄回老家帮助需要的孩子。
然而,没多久,他在大学期间曾经资助的三个弟弟妹妹中的其中一个妹妹,从老家打来电话说不读书了。无论他怎么劝都没用。“当时我的家乡望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许多人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不愿意送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刘秀祥想,一定要回到家乡,结合自身经历,引导孩子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只要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觉得就足够了。”
除上课外,刘秀祥发起“助学走乡村行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励志演讲,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到周末分批次带孩子到家做饭给他们吃,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感受家的温馨。课余时间,他还骑摩托走村串寨,四处劝学,希望孩子来到学校读书。但是一路上也吃了不少闭门羹。10年来,他的摩托车也骑坏了8辆。
欣慰的是,经过努力,这些年,刘秀祥共帮助1800多位孩子重新回到校园,资助贫困学生4200多人。
十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乡村教育投入加大,乡村教育发生巨大变化。“现在,我们全县最漂亮的建筑和最好的环境应该就是学校。2012年全县只有70人考上大学,但是2022年有1300多人考上大学,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
望谟县教育的发展其实也是贵州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教育彻底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让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选择。“我非常地高兴,这些年我们培养的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又重回到大山。我们一起建设和发展大山,‘助学走乡村’从最初的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
刘秀祥说,现场聆听总书记报告,让他充满无穷力量,未来将继续扎根乡村教育。他现在的梦想是,希望大山里孩子都有更好的未来,希望在大山深处也可以打造教育的高地,也希望社会各界对山区教育和孩子给予更多支持关注。
“一路走来,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会一如既往走下去,和广大乡村教师一起奋斗。我愿意做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守梦人。希望大家忘掉过去那个‘背母上大学’的我,我现在只是一名大山深处的普通教师。”
作者:顾一琼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