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兽首铜像,惟妙惟肖的立兔形典尊,有趣的互动体验……近期,上海闵行博物馆举办的“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不少观众表示:“家门口看大展,很震撼也很自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二十大代表、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表示,闵行正突出高质量文化发展、高品质文化生活、高水平文化供给,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为上海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贡献力量。
打造全民“美育课堂”
“这次闵行博物馆的‘盛世回归’展览非常火爆,还在国庆期间加开了夜场。这就表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学习历史、了解文化。”陈宇剑直言,“这也督促我们要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服务,让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全民‘美育课堂’。
与七宝老街毗邻的闵行文化公园,已成为闵行文化建设的新地标。这座公园里有海派艺术馆、闵行博物馆、宝龙美术馆,三座文化场馆三足鼎立,全年不间断地为市民百姓送上精神饕餮大餐。
做个“国宝守护人”、观一场“兽首展”……闵行博物馆面向公众提供了不少“浸润式”传统文化享受;宝龙美术馆结合馆藏大师作品,开展针对青少年的艺术和传统文化趣味公益讲座;海派艺术馆作为承载“海派文化”的重要文化设施,更加凸显其对闵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眼下,闵行正在不断提高博物馆和美术馆文化传播的辐射力、感染力和生命力,让历史和文化展品“活”起来,让它们的价值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更充分地体现。
推出红色“爆款”剧目
近年来,闵行推出了一批红色经典剧目,如沉浸式互动剧《寻找第十二人》、沪剧《飞越七号桥》、话剧《老街》《明强红韵》、剪纸影戏《奇袭沪闵路》等已相继登上舞台,本土题材、艺术表达,更好地传播了红色故事。最近,由吕凉工作室打造、以马桥镇严同宇烈士故事为主题创作的红色话剧《严同宇》,也正在紧张排练中,计划10月底首演。
“红色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能够帮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自强不息、奋勇向前。传扬红色经典,就是一种文化自信,后续我们还将推出更多‘爆款’剧目。”陈宇剑介绍。
聚焦红色史迹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重点点位,闵行还对全区34个红色资源点位分级、分层、分类进行梳理,一批家门口的红色纪念设施陆续落成,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文化赋能城市空间
“让市民在家门口可以就近享受到有知识、有温度、有情怀的公共文化空间、公共阅读服务。让城市溢满书香,让阅读成为市民们更积极的生活习惯。”陈宇剑代表说,到今年年底,全区范围内将建成30家城市书房,实现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全覆盖。
自2017年起,闵行秉持文化赋能城市公共空间的理念,在社区园区、楼宇商场、绿地公园、街区广场等人群密集、交通便利的地点,为市民搭建公共阅读空间,打造了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等文化新空间。
“一切都以增强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陈宇剑强调。近年来,闵行广场舞亮相央视春晚,浦江戏曲节、上海合唱节数10万人争相参与,莘庄灯会、颛桥糕会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市书房、文化客堂间在市民家门口铺展开放……不断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高品质文化供给,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作者:祝越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