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给徐汇进一步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带来了启示。
作为中心城区,徐汇努力让空间蝶变、功能聚变、创新裂变,织就生活秀带、科创绣带、发展绣带,从而在全市一盘棋的大背景下,更好肩负起市委对中心城区“中心辐射”的定位、使命与要求。
特别要做好“产业再造”这篇文章。报告中,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报告也第一次把“科教兴国”和“人才支撑”作为单独篇章阐述,充分体现了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徐汇是科创大区,有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150余家国家级、市级科研平台和高等院校,115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或生活在这里,我们还有一大批战略科学家、青年科创人才、优秀科创团队。基于此,徐汇将聚焦培育各类创新要素汇集、碰撞、聚变的“土壤”,便于生长出更多的“参天大树”。
我们将发挥科创资源优势,加强“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资源协同创新,致力于打造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地,全力打响“科创绣带”品牌,推进“产、城、人”深度融合。一方面是服务保障区内科研机构、平台科技攻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形成一批基础科学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成果。另一方面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上海市首个“区域型TTO”平台作用——由政府支持、社会运作、高校医院等主体参与的技术转移办公室,截至今年9月,已孵化51个项目。畅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链条,帮助更多科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的创新意味着传统产业的蝶变、新兴产业的崛起,也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发展。徐汇于2017年起步布局人工智能产业,2018年首届人工智能大会在徐汇举办。五年来,徐汇人工智能产业连续保持了20%-30%的年增长率,汇聚了一批海内外领军企业,初步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产业生态和企业集群,2021年规上企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与2018年相比实现倍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如今,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数字经济,已率先在徐汇汇集、聚变,成为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下一步,徐汇将对标上海市“3+6”产业体系规划,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4个战略产业,布局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赛道”。坚持创新引领、抢抓风口、追求裂变,前瞻布局产业“第二曲线”“第三曲线”,做好“产业再造”这篇文章。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顾一琼
图片由徐汇区提供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