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杨浦滨江工业遗存和公共休闲空间有机融合,走出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杨浦滨江,正成长为一个全人群友好的公共空间。7月下旬,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经公共设施细节的推敲打磨,实现对“一老一小”、残障人士等人群的充分友好。这段见证着人民城市建设新步速的滨江岸线,也将充分汲取人民意见和建议,不断迭代更新。
“刚来工作时,跟这一带的居民一样,往窗外看是看不到江的。”时间回拨至2013年,钱亮工作的地方离江边虽然仅几百米,但抬眼望去,只有将老厂区围裹起来的一道道围墙。作为一名滨江建设者,近十年来,钱亮看着杨浦滨江拂去灰色厚重的面纱,看着锈迹斑驳的老工业基地一点点变成人们可以去、愿意去、喜欢去的高品质滨水空间。2019年11月,也正是在这里,他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就此和着城市的发展节拍,嵌入城市肌理。如果说,黄浦江岸线是一条起始线,由此而起的变化正如层层麦浪,向着城市宽广的腹地奔涌流淌。从“一江一河”岸线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到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彻底成为历史,一个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圈”出超大城市的便利和美好……一切都生动注解了这句话——“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岸线贯通,每700米设人民建议征集站
800米、2.8公里、5.5公里,这串数字记录了杨浦滨江向市民“开怀”的3个阶段,但数字仍未定格,未来滨江公共空间还将向黄浦江下游推进。而“日新月异”的感觉在任意一段滨江岸线都可以找到具体范例——“一江一河”滨水空间正一步步与人们的理想生活场景衔接、共生。
开放只是第一步。钱亮说,这里的一切,正按照群众的需求继续精细打磨。保留了工业风貌的城市家具,正逐一推敲细节,为到此休憩的老人、小孩营造友好;江岸随处可见的饮水机,被设计成3个高度,无论是孩童还是乘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取水都不再难;高起的防汛墙,被设计、隐藏在坡道之下,方便推车、轮椅通行……而这些细节的完善,很多都源于人民建议——在杨浦滨江,每700米就设有一处人民建议征集站,人们在此放入想法和期待,一钉一铆促成岸线更为可亲可近。
随着周边地铁、隧道完善,更多生活在杨浦区外的市民游客也会专程过来游览休憩。未来,杨浦滨江将针对各类人群的喜好“注入”文化内容,比如利用老建筑形成综合文化空间,引入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元素,打造特色体验场景,进一步提升人气与活力。
向阳而生,旧改腾挪出生活的丰盈
一条杨树浦路,一侧是焕颜新生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另一侧也有新故事发生。
与滨江老工业基地隔路相望的,曾是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居住着大量产业工人。推门能看到杨浦大桥,房间里却终年晦暗照不进阳光。随着全市旧改加速推进,老百姓相继搬进新居,彻底挥别了“穷街”的生活景象。
居民迁出,并非旧改的句点。旧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服务民生、服务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它更是一个起点。
平凉路街道曾有着上海内环以内最大的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曾经檐角勾连的老屋如今变成了有绿、有学校,且植入丰富社区服务及文娱功能的公共空间。其中,大连路公共绿地于去年完成新一轮改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成了群众家门口的网红公园。“通过旧改,我们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社区文化中心、睦邻中心、社区学校、为老服务综合体等,为居民提供更多、更便捷、更优质的家门口服务。”平凉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琼芳说,旧改给这里的百姓带来了向阳而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机遇。
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长白新村街道。上世纪50年代,上海为解决十余万工人的住房问题建造了“21000户”新式工人住宅,几十年岁月侵袭,曾经的“好房子”变得局促破败。数年前,长白新村街道通过旧改告别了“最后的两万户”。如今这块228街坊,作为杨浦区城市更新试点,预计于明年二季度以全新面貌开放:12栋低层建筑沿袭了“两万户”的风貌,其中两栋完整保留了老楼的肌理,在此基础上修旧如旧。在这片区域内,将出现延续邻里情的睦邻中心,展示街坊记忆、城市变迁的文化空间,还有意增设附近一带长期缺失的咖啡店、健身场所等生活“小品”,进一步优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潮涌帆劲,铺陈人民城市美好画卷
全市层面,伴随着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和品质提升,人民城市的世界会客厅也有了更为具象、生动的注脚。
浦东滨江,由工业遗存改建而来的艺术筒仓成了引人流连的文化地标;虹口滨江,世界会客厅段亲水平台和国客中心码头贯通开放;徐汇滨江,拂去蒙尘“锈带”,工业塔吊、工业油罐、飞机制造厂机库,逐个蝶变为演艺地标、公园跑道以及艺术场馆,在如今的“秀带”上串珠成链。吸引来游人,更吸引来文化创意类企业、重要节展,以及科创产业的集聚。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一个个“生活枢纽”——党群服务站点也同步嵌入其间,在西岸称为“水岸汇”,在浦东取名“望江驿”,它们因地制宜提供卫生、咨询、运动、寄存、应急等滨水生活服务,更承载着加强党建引领、整合服务资源、助推产业发展的使命,成为展示上海城市精神、城市软实力的窗口之一。基于这些枢纽,去年全市层面成立滨江党建跨区域联盟,发布创新实践项目,以党建为引领服务保障“一江一河”岸线贯通、产业发展、品质提升、智慧治理等等。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正式施行,更从法治层面保障了滨水公共空间未来发展的“人民性”。
“一江一河”潮涌帆劲,人民城市美好画卷徐徐铺陈。
作者:刘力源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