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到迎春路520号门口,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陈炜炜都会留意看一眼大门上方那行醒目的红色大字——“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城运中心考察,通过一张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他强调,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四年来,浦东新区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推进“城市大脑”迭代升级,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日前,浦东“城市大脑” 4.0版上线运行,聚焦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景赋能、全时响应,在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从感知民情民意出发,一路升级迭代
在浦东城运中心这张大屏幕上,110接电数、交通安全、共享单车、噪音扰民、门急诊人次数等实时跳动刷新,代表着城市“生命体征”的数据宛如全景式扫描着整个城市的运行情况。
海量数据的背后,“城市大脑”持续高效流转、全流程督办,确保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处置;共享单车违规停放、消防车道占用等乱象,也逃不过智能物联设备“慧眼”,“大脑”智能监管协同处置,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这些都是浦东城运中心每天最为寻常的工作场景。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回首浦东“城市大脑”走过的这四年,陈炜炜说,越来越聪明的“城市大脑”正是从感知民情民意出发,每一次突破都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城市管理的难点在哪里、老百姓关注的痛点在哪里,我们的探索就在哪里。”
2019年起,浦东新区以应用牵引智能化推进,逐步开发完善了一系列“城市大脑”智能应用场景。从2020年的“城市大脑”3.0版开始,浦东又引入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3个治理平台整合理念,持续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用建设。
此次最新上线的4.0版,以智能化信息化为突破口,通过数字化能力提升、管理流程再造,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努力打造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的城市治理平台。
更为“灵敏”,首次推出城市运行体征指数
眼下,浦东新区正在努力绘就生命体征无所不知、智能监管无时不有、精准服务无处不享的治理新蓝图,打造现代城市治理示范样板。
陈炜炜告诉记者,“城市大脑”4.0版聚焦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景赋能、全时响应,“我们在率先打造全国首个城市运行体征系统的基础上,首次推出城市运行体征指数概念,并开展实践应用”。
具体而言,体征指数把浦东城运中心已纳入监管的150项城市运行体征数据,按照安全、干净、有序3个维度进行分类,分别进行加权计算,最终综合得出城市运行指数,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浦东城市运行总体态势。
“这意味着‘城市大脑’会更为灵敏,有利于城市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陈炜炜说。
全时响应方面,浦东城运中心目前正积极配合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开展国家应急管理部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风险发现能力,完善智能监测预警网络。同时,通过建设城运协同业务线上审核平台,优化完善各类协同事项、预警信息处置规则,努力实现各类事件、信息全闭环管理,进一步提升响应能力。
此外,浦东“城市大脑”4.0还在日常管理平台上,首次创新性使用“首屏+主屏”设计,将复杂内容简单化。“首屏”重在体现关键信息和实景画面,助力“一屏观全域”,有效减少三维模型建设以及后续运维的成本压力。“主屏”重在体现全域数据以及各类事件、问题的全环节闭环处置流程,助力“一网管全城”。
值得一提的是,持续升级迭代的同时,浦东“城市大脑”探索形成的经验更在加速走向全国。就在今年,在浦东“城市大脑”实践探索基础上形成的《城市大脑发展白皮书(2022版)》《城市大脑案例集(2022版)》以及《城市大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都已经对外发布,可以为支撑各地“城市大脑”建设、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实效。
浦东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治理的努力方向,全力打造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的“城市大脑”,让生活在浦东的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唐玮婕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