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业余喜欢尝试各类打击乐,跨界流行摇滚戏曲等各种风格,上海昆剧团的鼓师被人送了一个外号——梨园爆裂鼓手。疫情发生,“爆裂鼓手”变身温情“大白”,成为八人志愿者小队一员,这段日子他结识了一名困守工地的“工地歌王”,第一时间回应了工友们的诉求。
我住的淮海中路670弄是黄浦区的老城区,很多房子甚至有百年历史,疫情情况不是很乐观。作为一个有着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成为八人志愿者小队中的一员,服务200多户居民。抗击疫情,服务身边人,“爆裂”可不行,得用耐心与细心。
小区前的工地上时而传出歌声,走近了却不见人
我所在的小区虽然不大,但是高龄住户比例很高。从协助他们下载核酸码截图,到指导抗原自测;从帮助他们线上买菜团购,再到为他们配药,都是艰巨的工作。另一方面,因为小区地处淮海路核心商圈,建筑又有年代感,所以搬来的租客也多,租客之中又有不少外国人。平日里交关闹猛,可对防疫却是很大难度。统计人员名单要挨家挨户核对登记,才能确保核酸检测和物资发放“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我们八名志愿者要服务200多户居民,其中的党员呢,也就四人。在这里面,我这个70后都算年轻的了。后来,我们居委会主任所在楼也因阳性患者封楼了,只能居家办公。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居委会书记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让我们几个党员多挑一些担子。我们每个人都是24小时待命的多面手,核酸扫码、维持秩序、日常巡逻、发放物资、外出配药不在话下。
就在封控前期的人员统计当中,我们发现了特别情况。我们小区前面的一块小工地,封控后总时不时传来歌声,可当我们走近了,又找不到人。一次发抗原试剂,我到工地,才发现有三名工人。上前一聊才知道,三名建筑工人来自河南,因看守工地,来不及转移被困。
三位工友成为疫情期间小区的“特别居民”,小区居委分发物资、检测核酸都会想到他们
还记得第一次穿着防护服去找他们,他们的情绪也很紧张无助。我知道,穿着防护服跟他们说话的时候,如果口气很强硬,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感觉到紧张和恐惧。我就尽量用开玩笑的口吻让他们放松,并告诉他们“别着急,我们来帮你们”。先指导他们把抗原自测完成,确保健康安全。或许是急于证明自己,或许是担心自身健康,几位工人还没听清步骤就着急捅鼻子,这个还没指导完,那个就已经自己开动了。折腾了好一会,抗原做完了,我问他们有什么困难。他们才说,没法出去买菜,老板也没法把东西送进来,所以物资没有保障。我跟居委会的干部交流了这个情况,大家认为虽然他们不归属于我们居委会,但在这个非常时期,就是一家人。就这样,三名工人成了我们居委会登记的“特别名单”。每次核酸、抗原自测,都会叫他们一起,每次发东西什么的都想到他们。
第二次上门,明显感觉到他们放松多了。由于当时物资还没完全到位,我们首先想到把居委供应志愿者的工作餐匀给他们。他们当时非常激动,连连说:“谢谢政府,谢谢共产党,谢谢你们,你们管了我们了!”他们非常朴实,要求也很低,甚至于不太好意思开口求助。现在回想,他们在工地唱歌,其实是一种隐晦的“求救”——希望有人发现并帮助他们。
把乐观的精神和美好的希望带给大家
跟他们接触多了,我干脆向居委申请,以后就由我负责他们了。经过几次对接后,他们看到我也完全放松了。在放松的心态下,不管是做抗原还是核酸检测,他们都很配合和理解。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心态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后来我想到,把他们的故事拍成视频放在网络上。因为一个师傅会唱歌,我给他起了个花名叫“工地歌王”,他最爱唱的是《九妹》。视频有了一些关注,我都会第一时间分享给他们,既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互相支持。疫情前,我们大家互不相识,但在这场疫情当中,我们都是一个共同体,我们都必须用自己的付出,用自己的牺牲,去完成这样一个非常艰难,但也必须打赢的一仗。
鼓手高均打算和“歌王”在复工复产后合作一曲
我过去就是一个打鼓的,从没接触过基层工作,最直观的体会是辛苦。我相信不只是我自己,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哪怕是每天去做核酸、抢菜团购的居民,也会感到疲惫。不过,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历练,这种历练可能这辈子也就碰上这么一次。因为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所以我每天会用一些短视频记录自己的抗疫生活,记录“工地歌王”的生活,把乐观的精神和美好的希望带给大家。因为有希望才有盼头。我的力量虽然很小,但哪怕有一个人在看这个视频的一瞬间,能够开心地笑了、觉得很欣慰,我想我就尽到了我自己的一份力量。
口述人:高均(上海昆剧团鼓师)
采访记者:黄启哲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宣晶
图:受访者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