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旅游局介绍,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全市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总体部署,结合文旅行业实际,严而有序推进文旅场所恢复开放,现就市民关心的问题通过15个问答,回应社会关切。
问题1:目前文旅场所有序恢复开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根据《上海市文旅场所严而有序恢复开放工作指引》(试行)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严格防范疫情反弹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严而有序视情及时动态调整和逐步恢复开放文旅场所,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分步实施、分级管理、分区施策,防反弹、防输入、防外溢。各区根据本地区疫情风险等级情况,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严而有序推动本区文旅场所逐步恢复开放。
问题2:文旅场所严而有序恢复开放的总体安排是什么?
根据全市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总体部署和分阶段工作安排,在严格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严而有序逐步恢复开放文旅场所。5月31日之前,各类文旅场所继续暂停开放,支持奉贤区、金山区、崇明区开展室外类型的A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6月1日之后,先行逐步有序开放室外类型的A级旅游景区;6月中下旬之后,根据全市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阶段性安排,视情及时有序逐步恢复开放各类文博、演出、娱乐等密闭式文旅场所。对各类文旅场所恢复开放实施分级分类报备管理。
问题3:文旅场所恢复开放是否统一发布防疫指南?
市文化旅游局将动态发布修订后的《上海文化和旅游行业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按照“一行业一指南”、“一场所一方案”要求,各文旅场所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恢复开放准备。
问题4:文旅场所如何申请恢复开放?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市区两级防控部门有关要求,对文旅场所恢复开放实施动态管理,落实行业疫情防控有关熔断、限流、暂停等措施,及时动态调整防疫指南。
A级旅游景区,向区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备;涉及绿化市容、农业农村、商务等行政管理部门有明确要求的,按照其要求执行。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旅游服务咨询中心、演出场所,按照管理权限向市或区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备。歌舞游艺娱乐场所、密室剧本杀、棋牌室、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等经营场所,向区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备。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场所,应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统一要求,严格执行旅行社及在线旅游场所不得经营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严格实施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场所经营进出陆地边境口岸城市的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问题5:文旅场所申请恢复开放前要做好哪些防控准备?
文旅场所申请恢复开放前必须做到“五个到位”:防控组织到位,建立恢复开放和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物资保障到位,配齐必须的疫情防控用品和设施;应急预案到位,完善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内部管理到位,完善管理措施和体系;宣传教育到位,提高员工的疫情防控和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问题6:文旅场所应做好哪些防疫物资储备?
文旅场所应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和管理,及时采购抗原检测试剂、一次性帽子、医用外科口罩、KN95/N95口罩、手套、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一次性鞋套、医疗废弃物袋、消毒剂、消毒器械等防疫物资以及必需的生活物资。可按照场所类型、规模、风险评估情况和使用量,准备充足的防疫物资。
问题7:文旅场所如何做好清洁消毒管理?
按照相关清洁消毒技术要点每天对场所内公共区域、办公区域以及空气、空调等通风设备、卫生间及洁具、垃圾桶及垃圾存放点等进行科学系统的消毒消杀,特别是对人员接触频次高的物体或部件表面增加消毒频次(每天消毒2-3次),切实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在开展场所清洁消毒过程中,消毒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一次性帽子、KN95/N95口罩、隔离衣、鞋套、手套、面屏。划分固定区域,安排固定人员进行外来物品、快递的接收,在固定区域内进行暂存、消毒、拆封。对于服务对象使用的物品,严格坚持一客一用一消毒原则。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当集中收集按要求处理。
有条件开窗通风的文旅场所应选择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不能开窗通风或通风不良的,可使用电风扇、排气扇等机械通风方式。
空调等通风设备,排气扇等机械通风设备每周清洗消毒1次;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和过滤器应每2周清洗消毒1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和管理应按照WS696-202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卫生规范》的要求执行,每周对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冷却塔、空气处理机组、送风口、冷凝水盘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应由具有清洗消毒资质的专业机构完成。
问题8:文旅场所如何做好员工防护?
要实现员工防疫管理全覆盖,要将后勤服务人员(保安、保洁等)、外单位派驻人员(工程技术、维修保养等)、第三方协助人员等统一纳入管理,实施无差异化疫情防控管理措施。
完善场所区域划分和岗位设置,固定岗位、固定区域、固定人员,避免不同区域之间人员的直接接触。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场所工作人员应按照“应接尽接”原则,完成新冠肺炎疫苗全程接种,对完成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应完成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未接种加强针的工作人员,原则上应安排非一线岗位工作。
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根据与外部环境接触程度,对不同工作区域实施不同的防护标准,一线工作人员必须全程戴好手套,规范佩戴口罩,高风险岗位可额外采取佩戴KN95/N95口罩、佩戴护目镜/面屏、隔离衣等防护措施。做好全体员工的每日测温登记,做好全体员工的每日测温登记,组织员工每日进行1次抗原检测,每两日开展1次核酸检测,并做好记录。重点岗位员工另有规定的,按规定进行检测;如属地防控部门要求的抗原及核酸检测频次高于上述的,从其要求。
问题9:文旅场所如何做好入场管理?
文旅场所应严格落实“限流、预约、错峰”“测温、验码、登记”等防范措施,实行场所码、随申码、行程卡、核酸检测信息(“四码”)必检管理。游客(观众)接待量不超过场所最大承载量的50%(室外类型的A级旅游景区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并根据本市疫情防控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合理规划参观线路或入场退场线路,避免人群拥挤和聚集;在开放前完成“场所码”的申领下载打印,并在入口通道的显著位置展示,游客(观众)进入文旅场所时,应当扫描“场所码”或通过“数字哨兵”扫描“随申码”或读取身份证进行登记核验,确保人员可查询、可追溯,游客(观众)进入场所需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入口处对进入的游客(观众)进行体温检测;提醒督促游客(观众)规范佩戴口罩,保持2米以上安全距离。在前台(咨询台)、电梯、公共卫生间、餐厅等公共区域为游客(观众)提供免洗手消毒液。
问题10:文旅场所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
各文旅场所应针对本场所实际,制订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方案并进行安全交底,组织开展一次全员(特别是新员工)安全教育专题培训,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各文旅场所复工复产前要对相关设施设备、区域,落实安全条件确认;对消防设施设备,开展自检保养和常态化消防安全巡查。A级旅游景区要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检修维护,防止长期停运后,设备出现老化、锈蚀等影响安全运行的情况,重新开放前,要加电空载进行试车,在确保设备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方可投入使用。旅游住宿场所、文博场馆和公共文化场所要对消防通道堵塞、垃圾堆物清理、违规用火用电、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等风险隐患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消防安全。文化经营场所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责任到人到岗,要严格排查场所内安全风险隐患,隐患不整改到位不得恢复经营。
问题11:文旅场所应如何开展应急处置?
各文旅场所应当完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设置临时隔离观察区,一旦有突发情况,必须立即向属地疾控部门报告,并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果断采取临时关停、人员暂停流动、异常人员和密接人员隔离等措施,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扩散和外溢,同时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流调、管控等后续工作 。
问题12:6月1日之后,先行逐步有序开放室外类型的A级旅游景区,对旅客游览需要哪些注意事项?
6月1日之后,本市将逐步有序开放“主要旅游资源位于室外,或50%以上旅游项目位于室外”的A级旅游景区,同时,景区内密闭的室内空间仍然不能开放(例如:电影院、剧院、室内展馆等)。
A级旅游景区实行实名制购票,最大承载量不超过75%(根据本市疫情防控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实施场所码、随申码、行程卡、核酸检测信息(“四码”)必检。游客进入旅游景区时,应当扫描“场所码”或通过“数字哨兵”扫描“随申码”或读取身份证进行登记核验,需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采取分时段入园,入场进行体温测量,全程佩戴口罩。希望市民游客通过“上海发布”“乐游上海”等平台关注景区实时客流情况,做到“无预约、不出游”,“不扎堆、不聚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舒适的游览环境。
问题13:文旅场所恢复开放,对落实“四方责任”有何要求?
筑牢疫情防线,全面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加大督促管理,从严从紧做好辖区文旅场所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管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日常指导;严格落实各文旅场所主体责任,做好单位人员和场所的出入管理、核酸检测和环境消杀等防控工作;严格落实个人自我管理责任,各相关从业人员要自觉坚持“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问题14:如何更好服务文旅场所恢复开放?
加强市区联动、主动服务,开展“大走访”活动,加大协调扶持,主动帮助解决文旅场所恢复开放运营中的堵点、难点。
问题15:文旅场所恢复开放中,如何加强督促检查指导?
各级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旅游执法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督促文旅场所制定“一场所一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并安排现场检查和督促指导,做好恢复开放事中事后监管。
作者:何易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