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青年们齐抗疫、守初心
一块瑜伽垫打着地铺,就着一个紧急采购回来的睡袋,作为安全保障部的一员,1994年出生的陆朝阳已经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安家”40多天了。
“今年上海的春天,真是一个寂静又特殊的春天。”陆朝阳有时日常巡查,看到太平湖畔郁郁葱葱的树木也会感叹。但他说自己并不孤单,“一共29个兄弟姐妹呢,大家一齐驻馆,守护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3月10日闭馆后,中共一大纪念馆进入应急值班状态,安排好安保力量,确保纪念馆的整体安全有序可控。3月底,随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新举措的推进,中共一大纪念馆再次调整值班人员力量,抽调精兵强将,包括安全保障部、保安队员、物业、保洁在内组成29人的攻坚组,其中安全保障部2人就是85后乔玮麟和90后陆朝阳,他们进驻单位,分成两班24小时驻守单位。
主动请缨,“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
乔玮麟与陆朝阳,都是主动请缨争取来的驻馆。“当馆内发布需要人员驻守通知的那一刻,我向组织提出申请,同时也与我的家人进行了沟通并且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当时也多少有点自豪,这是个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乔玮麟说在这儿工作了12年,有经验,没有犹豫就顶了上来。
陆朝阳尽管年轻,但总想着能够为上海、也为中共一大纪念馆出一份力:“作为来上海十四年的新上海人,这里算是我的第二故乡,算下来在这座城市生活的时间比在家乡还要长。”
很快,29个人组成了一支队伍。“虽然在这抗疫的特殊时期,但是安全第一的这根弦不容松懈。”乔玮麟告诉记者,根据静态管理的要求,他们机动灵活地撤离了外围的岗哨,屯兵于馆内,通过加强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对馆外及周边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发现异常情况后又能及时有机动力量出警处置。
为响应节能减排要求,中共一大纪念馆在闭馆期间关闭空调系统,为确保地下室展厅及文物的空气环境稳定,保持空气流通,保持新风系统常开(该系统为室外循环)。同时定期对重点部位重点设备进行巡查,主要检查展厅文物展柜内的温湿度情况、安防设备运营情况、消防设施设备等,确保文物安全,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此外还有春季绿化工作。三月底前完成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因疫情原因专业人员无法对苗木进行全面的养护,他们就通过网络远程沟通、线上图文交流对绿化进行基本保障。
“越是平凡工作,越能体现奋战一线的价值”
“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个体,那么团结一心,就是一支‘英雄队伍’。”陆朝阳感叹,从“战友”身上学到了很多,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成长。除了完成每日正常工作外,保洁师傅还为场馆外的外立面进行了除碱清洁,他们爬上登高车仔细地擦拭着每一块墙砖;受全市管控影响,绿化养护工作未能正常进行,而我们的物业师傅从工具房拿出了园林剪为百年古松下的草坪进行修剪,并用他们的双手拔除了多余的杂草。
“此时此刻的我们都成为抗疫战场上的‘战友’,而在这些‘战友’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越是简单、基础、细致的工作,越能体现我们驻守单位、奋战一线的价值。”
驻守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因为封控管理,例如餐食的供应、人员的起居都成为“问题”。但是在馆领导的帮助和街道的支持下,“各方力量互助支持,我们有惊无险地渡过了难关,更坚定了信心”。
因为封闭管控的时间比预料中长,有名队员带的日常用药面临断药的情况,陆朝阳立刻与快递和药店沟通。但因为附近药店关闭或药物断货,只能选择更远距离的药店。在多方配合帮助下,快递小哥快速把药送了过来。“非常时期,更能体会到‘守望相助‘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孤勇者》这首歌在疫情期间上了热搜。但勇者不孤,我觉得这群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就是这场‘战’疫中并肩作战、守望相助的英雄。”一旁的乔玮麟也忍不住感慨。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