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嘱托】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2018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时,要求上海“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使之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2019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推进党中央交付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落实”。“长三角三省一市要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抓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把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
橹声悠扬,烟波袅袅,千年古镇西塘近期多了一个“健康地标”。9月29日,长三角首个“5G智慧健康屋”在西塘启用,居民在健康屋里不仅能借助人工智能(AI)自测血压、心肺功能,还能通过5G网络“连线”上海医生——长三角跨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在这里实现首个应用场景落地。
▲西塘智慧健康屋是长三角首个5G智慧健康屋
日前,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入全面施工期。这个坐落于示范区核心位置的“智慧健康屋”,正是长三角区域健康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一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医疗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姿态加速融合,为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做加法”。
而随着更多长三角医院的开业,以及异地医保结算等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在健康领域的惠民成效日益显著,民生获得感满满。
“长三角医院”渐次落地,重塑区域医疗格局
“我的运气太好了,等到了瑞金舟山医院的开张!”舟山居民李大伯的这句话,也是舟山、无锡等江浙一带居民的心声。
尽管居住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但对部分海岛居民来说,依旧会遇到“看病难”。李大伯自从查出患上食管癌后,就踏上了“外出就医路”。奔波于附近几个大城市就医,不仅路上波折,耗时、耗钱、耗精力,病情却经不起耽搁。
去年11月,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进入试运行,李大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问诊,胸外科执行主任车嘉铭接诊后认为,李大伯不适合再进行保守治疗,若想保命,只有手术一条路。考虑当时的舟山分院尚未具备相应手术条件,车嘉铭为李大伯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将他转至上海瑞金医院。最终,手术由车嘉铭主刀,顺利完成。
一个月后,李大伯回到舟山分院,给车嘉铭送上感恩锦旗。这是瑞金医院舟山分院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随着长三角办医的脚步,瑞金医院医学专家定期前往舟山、无锡等地出诊,当地百姓留在家门口看名医
一年来,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共接诊13万人次门诊患者、3000多名住院患者和1500多名手术患者。数字是冰冷的,生命是鲜活的,这一串数字背后,意味着大批长三角居民由此免去一次次赶往上海就医的辛苦。
“作为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长三角城市群理应先行先试,建立起区域健康治理新模式。”以此为倡议,今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健康长三角峰会上,首批三大重点合作项目——江苏无锡新瑞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牵头)、浙江宁波杭州湾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牵头)、安徽滁州医联体(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牵头)正式落地。
这一年,“长三角医院”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在以多种创新辐射形式惠及长三角,重塑区域医疗格局。
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加分”
浙江宁波杭州湾医院又称“仁济医院宁波医院”。今年3月,医院正式运营首日,就迎来一名外籍患者,他是当地一家知名企业研发部高级工程师,所幸经仁济医院专家及时的手术治疗,脱离了险情,顺利康复出院。
▲坐落于杭州湾新区的仁济医院宁波医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
这一年,仁济医院宁波医院接诊了不少“洋患者”。原来,医院所在的宁波杭州湾新区,是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也是沪甬合作示范区、浙沪合作示范区,区内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林立,属于典型的人才导入区。区内拥有这样一家高起点的大型医院为健康保驾护航,是能否吸引大批人才来此干事创业的重要考量。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合力打造的宁波杭州湾医院,开启了“沪甬合作办医”新模式。当地政府直言,这家新医院地处发展势头迅猛的杭州湾新区,为当地“筑巢引凤”增添了重要的软实力。就在开业两个月后,该院再获150亩发展用地,当地对这家新医院的“期待”可窥一斑。
自去年12月26日试运行以来,仁济医院宁波医院门诊量快速上升,开创了多项当地“第一”。上海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称,建设好杭州湾医院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这座医院探索一流医疗合作示范模式,成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的“加分项”。
上海优质医疗资源集中,随着一批上海顶尖医院在长三角办医,三省一市优质医疗强强联合、互补发展,收获的不仅是长三角居民“家门口看名医”的笑脸,更有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隐形价值”。
政策“破冰”技术“加持”,支撑区域医疗保障融合发展
长三角健康“朋友圈”越做越大的背后,是敢闯敢试、勇创新机制的作为与担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孕育了一批“长三角医生”。截至今年10月,瑞金医院已有560余名医学专家分别办理了浙江省(舟山分院)和江苏省(新瑞医院)的多点执业登记。
不断“破冰”的还有备受关注的医保异地结算政策。经过一年努力,9月25日,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在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全覆盖”,覆盖三省一市3700多家医疗机构。
早在今年5月,包括异地就医备案在内的两项医保服务事项,纳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首批开通事项。长三角居民办理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只需提交网上申请,医保经办系统自动校验,符合条件可在网上即时办理,免除了居民的来回奔波。
目前,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截至今年9月,长三角门诊直接结算总量累计达31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6800余万元。其中,上海参保人员在三省结算近12万人次,上海与三省参保人员异地结算比例约为1:1.6。该项政策的推进实施,不仅为长三角居民来沪就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不少在长三角地区异地养老的上海老人也从中受益。
随着覆盖面不断扩大,异地结算量还在稳步增长,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为长三角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一年,长三角健康一体化的脚步还在继续:
9月27日,“红色教育基地”台州大陈岛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实现超声5G远程分级医疗,这意味着即便医生与患者相隔千里,也能通过5G技术完成远程超声诊断。
10月23日,长三角院前急救联盟成立,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南京市急救中心、杭州市急救中心等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25家急救中心成为首批联盟成员。该联盟将通过信息互通平台,构建长三角海陆空立体救援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内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小洋山门诊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小洋山分站今年8月双双运行,成为长三角首个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融合点”
政策“破冰”、技术“加持”,是促进长三角区域医疗保障融合发展的两大支撑。可以预见,随着“长三角医院”朋友圈日益扩容,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柔性流动新机制,区域间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及慢病防治,跨省医保结算等医改新探索还将陆续铺开。
【数读长三角】
民生·长三角医疗
这一年,“长三角医院”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今年5月,首批三大重点合作项目——江苏无锡新瑞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牵头)、浙江宁波杭州湾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牵头)、安徽滁州医联体(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牵头)正式落地。
一年来,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共接诊13万人次门诊患者、3000多名住院患者和1500多名手术患者,大批长三角居民由此免赶往上海就医的辛苦。
民生·长三角医保
长三角地区探索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从“住院”延伸至“门诊”,率先在全国取得突破。今年9月25日,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在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实现“全覆盖”,覆盖三省一市3700多家医疗机构。
截至今年9月,长三角门诊直接结算总量累计达31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6800余万元。其中,上海参保人员在三省结算近12万人次,上海与三省参保人员异地结算比例约为1:1.6。
以下数据截至今年8月——
交通·打通断头路
上海牵头滚动编制长三角打通省际断头路年度计划,第一批重点推进的17个项目中,盈淀路-锦淀公路已实现通车,15条已开工建设。
科技·资源共享
上海市牵头建设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于今年4月26日正式开通,实现了足不出户纵览长三角科技资源信息并预约使用功能。目前,平台已整合区域内1825家法人单位的28634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总价值超过327亿元。
长三角三省一市探索“科技创新券”区域内通用通兑机制。目前上海先后与浙江的湖州市长兴县、嘉兴市、海宁市,以及江苏的苏州市、无锡市、宿迁市国家高新区等实现通用通兑。
长三角“一网通办”
今年5月22日,长三角区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式开通运行,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包括30项企业服务事项、21项个人服务事项)在上海、苏州、杭州、合肥等14个城市实现“一网通办”。到8月末,全程网办办件110万余件、线下专窗办件470件、咨询引导服务4000余件。
作者:唐闻佳
视频:王梓含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