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提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这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史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又是面向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根本大计”四个字体现“后继有人”这项工作的基础性、前瞻性意义。
聚天下英才而爱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在百年党史上,“后继有人”这个概念有深刻含义,关键含义在于爱护和培养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人才辈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可靠接班人”有力诠释了“后继有人”的实质内涵。
抓好后继有人,就要有新思路。《决议》提出三个“源源不断”的观点,从干部、党员、人才三者来剖析“后继有人”范畴。一是要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练就过硬本领,做实干兴邦的行动家;二是要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传承红色血脉,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三是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在祖国各地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聚天下英才而爱之,真心关爱呵护,努力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抓好后继有人,就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育能堪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决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培养党和人民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进,当今世界的教育模式和形态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我们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各级各类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接班人。
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将全程参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到本世纪中叶,他们大约50岁左右,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他们和千千万万当代青年一起,接受优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创造历史。《决议》提出,在教育培养青年接班人上,要做到“四用”。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二是“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三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四是“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这“四用”的核心是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使当代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抓好后继有人,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人才竞争是一大焦点。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在科技、经济等主要领域,不仅要有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而且要有领跑者和开拓者,积极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过程中,上海居于重要战略支点地位,被中央赋予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任务。这是新时代推动上海发展的重大机遇。近期召开的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让上海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上海更出彩。”这是上海建设人才高地的冲锋号。上海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而为,下好先手棋,充分发挥开放引才的综合优势,加快开发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以更加包容的心态,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构筑起世界级人才平台,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高品质人才支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进入新时代,我们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党和人民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后继有人,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需要一代又一代接班人勇毅前行。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顾红亮
编辑:金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