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节庆叠加,港口贸易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但看着仓库里堆满亟待出运的货物,嘉宏公司中国部副总经理王璟却愁眉紧锁。一线工人此前刚传来消息,货船舱位不够用了。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货物贸易放缓,货船公司也开始减少船舶数量,以稳定运营成本。船只减少后,其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舱位变紧俏”。对嘉宏这类现代物流企业来说,纵然备货充足,没有舱位,就可能带来大量货款损失。 就在紧急时刻,王璟突然想起自己还留着一张前一年参加进博会时留下的同行名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拨打了对方电话。没想到,对方正好富余几个舱位,恰好可以匀给他。就这样,进博会上结下的“一面之缘”,却意外帮助王璟解决了“燃眉之急”。
“我们这里很少有酷炫新品吸引普通观众,愿意坐下来聊聊的大多是‘内行人’,这说明服务贸易需求正在上升。”王璟这样注解。与生物医药等高精尖产业不同的是,物流业很少举办行业论坛、组建交流平台等,因此,王璟很珍视进博会这一平台。在这里,他可以掌握市场最新动态、横向寻找合作机遇,对未来企业发展大有裨益。不久前,他还专门为一位展会上相识的同行引荐了中欧班列服务平台,热心帮助其对接需求。
图为一台处于试验阶段的四足机器人,可用于非结构化环境中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
“物流对于全球贸易来说,就像是‘晴雨表’。”作为进博会“四朝元老”,王璟接到越来越多在展会上生成的订单。“许多采购商在相中展品后,就需要服务贸易公司帮助他们完成进口这一‘技术活儿’。”王璟说,不要小看服务业,个中涉及到的种种环节难度系数并不低。他认为,虽然许多物流企业的展位并不起眼,但它们却在进博会“展品”变“商品”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今年,嘉宏的展位依旧满满物流元素。电子屏上来回播放的是旗下一家企业不久前上市敲钟的画面。数十本小册子整齐堆放在一旁,介绍企业历程、业务范围。虽然“硬装”不酷炫,但王璟信心十足。 “只要你能坐下来聊一聊,就会发现我们能提供许多意想不到的专业服务。”他说,企业如今不仅注重“引进来”,更聚焦如何“走出去”。进博会上,不少家具进口商慕名而来,正是冲着他们在意大利的分公司。借由海外机构这一重要载体,他们成功将物流服务延伸至前端,做深产业链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作者:王嘉旖
编辑:薄小波 周辰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