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制造业更是面临产业升级和低碳转型两大挑战,而数字化正是应对重重挑战的最佳途径。数字化不仅赋能企业探索新的价值和商业模式,同时助力打造韧性供应链。此外,借助数字化能够优化生产和运营,促进效率尤其是能源效率的提升,因而也是当下实现碳中和最可行、最有效的武器。
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在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发布了《转型中的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高管洞察》。
为了深入了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挑战与布局,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近期对一百多家大中型制造企业和高管展开深入调研,并将成果集结于这本白皮书。“希望我们来自一线的实践和洞察,能为中国制造业实现双转型、迈向绿色智能制造提供有价值的指引。”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战略与业务发展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表示。
基于调研结果,施耐德电气结合自身对不同细分行业、不同市场定位企业的转型路线的深刻理解,总结了四大价值主张,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方针:
规划先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整个链条、体系和平台的重构也需一个长期过程。早规划,早演练,不仅可以发现潜在问题,规避转换风险,还可以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加速成长。
场景聚焦:不同的应用场景所具备的数字化属性不同,可进行相对独立的单元化设计和管理,这样可以集中力量,在局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突破。而关键场景中数字化应用价值的形成,将从整体上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敏捷韧性:敏捷韧性不仅要求企业自身善于做出变化,也要善于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动态平衡。因此,在明确的转型目标下,如何采取灵活路径达成数字化预期,也是衡量企业投入产出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生态共赢: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既需要企业内部跨部门协作,也需要整合外部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构建生态圈对于推动数字化转型都至关重要。
熊宜表示:“制造业不仅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也是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但因应用场景复杂、人才匮乏等因素,带来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者和赋能者,施耐德电气从最新市场调研和自身积累的经验出发,积极分享洞察、提出见解,希望携手中国制造业伙伴共赢数字化,助推全社会迈向碳中和的美好未来。”
作者:张晓鸣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