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水清
这些年上海的环境变美了
也更适合生活了
有关生态文明的理论也在不断深化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实现“点绿成金”
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文汇报社、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出品的《大家聊巨变》系列纪录短片第二季正在热播。以学者视角,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生动实践,解读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战略部署。今天推出第六集《绿色畅想曲》,跟随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杜欢政,行走苏州河畔感受绿色巨变的历程,走进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展望生态之城的未来图景。
▲《绿色畅想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的十年,上海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上海正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上海应该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领头羊,在“绿色巨变”过程中,上海的绿色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杜欢政
徜徉“半马苏河”长风段,从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到上海市少儿图书馆新馆,曾经的工业文明历史遗产,如今变身充满魅力的生态活力岸线。“挖掘苏州河百年工业文明,传承历史文脉,着力发展水岸经济,促进沿岸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
杜欢政说,苏州河两岸、黄浦江两岸的绿色巨变,反映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原先的工业遗存现在变成了公园,变成了休闲观光的地方。“苏州河两岸百年的工业文明创造了无数的第一,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十八大以来的十年生态文明建设,也创造了无数的第一。”
“中国40年要完成发达国家200多年发展的历程。”杜欢政指出,绿色转型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更要成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实践。“在二十大报告当中,特别强调推动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的生态系统、基础设施要绿,我们的产业系统也要更绿。”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废弃物领域的专家,杜欢政一路走来,见证着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巨大变化和无限前景。他说,物理学里有个物质不灭定律,世界上有多少新的东西就有多少旧的,这些东西都可以实现转换。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把旧的东西重新变成新的,构成一个闭路的循环,这就是社会绿色转型过程当中,对产业发展的需求。
他分析说,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目前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在中国有5万亿左右的产业规模,它也是上海新一轮绿色转型的新兴产业,“循环经济这一块做好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碳减排贡献率可达45%。”杜欢政认为,上海应该在这些产业领域占领制高点,使经济增长模式从资源依赖型、产能扩展型,转换成为技术依赖型的产业发展格局,来带动全国的绿色转型,也引领全球的绿色转型。
“从英国为首的欧洲工业文明改变世界,到美国为首的美洲信息革命改变世界,这一轮轮到中日韩为首的亚洲,用绿色革命引领世界的新一轮发展。中国应该在这个过程当中抢占先机,推动中国下一轮的发展,实现我们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联合出品: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文汇报社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
策划:王为松 权衡 沈良 王蔚 应毓超 吴雪明
监制:吴雪明 应毓超
制片人:王蔚
导演:温蝶
摄影:陈龙 张挺 周俊超 王竟成 邢千里
剪辑:沐多 王天赐
统筹:陈云峰 赵乐
翻译:郭贝 夏金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