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令许多人陷入思考。从野生动物保护,到应急物资储备,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提案切中当下情形。农工党上海市委副主委张英也将关注焦点落在此处,即将前往北京的她还在为提案做着最后的修改。
“我国应急产业在日常储备体系上存在不足,这次疫情暴露出一些短板。”张英观察到,疫情发生早期,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出现了短缺,直至中后期才渐渐恢复。应急产业规模较弱、应急产业规模较弱、应急生产柔性不足成为目前制约中国保障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应急产业平均增速40%,到2020年底应急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到2025年应急产业规模将达到1.82万亿元。“虽然应急产业发展迅猛,但还是有必要加速发展。”
对此,张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将递交一份提案。她建议,首当其冲要大力发展应急产业,提升应急防护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她认为应当支持长三角、京津冀、港珠澳、中部、东北等地区打造应急产业集聚区,设立一批“国家应急物资专供基地”,并且定期排摸应急物资储备。对于重大装备、应急通信、新材料、疫苗等应急核心技术,应该加大国家专项扶持,推动攻关。
与此同时,张英还建议加快推进“互联网+应急产业”,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完善国家级“互联网+应急物资”信息共享平台,与应急产业链的主要企业、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相衔接,建立供需及时响应、物资柔性转产和快速调拨机制。
除了对应急行业的思考,张英还将目光投向了个人信息保护,要知道互联网大数据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可海量个人信息被多渠道密集采集,极大增加了信息被非法收集、使用、泄漏,甚至贩卖风险。”
今年全国两会上,张英递交的另一份提案便是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她建议完善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条款,针对不同响应等级的重大突发事件,建立个人信息分级分类采集标准,明确不同情况下采集主体、采集内容、采集方式、存储介质、流通范围和保护机制等。同时,她认为应该强化常态化防控下个人信息的全流程管理,“可以建立疫情过程中个人信息采集、存储、应用、去隐私化和销毁全流程管理机制。”此外,对于在线新经济领域,她认为可以强化区块链、联邦学习、数据水印等新技术体系应用,开发关于在线新经济的风险评估、动态监测、溯源取证等安全产品。
【人物小传】
张英,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目前负责技术进步、信息化推进(大数据发展)和人工智能发展工作。
文:占悦
制图/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