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金锋,现任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救捞工程船队副队长,是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潜水员、饱和潜水监督,是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的典型代表。投身救捞事业30多年来,他忠于职责,甘于奉献,参与过“大舜轮”“东方之星”“世越号”等重特大救捞任务,经历过500多次重大救捞潜水作业,守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他不断挑战深海、攀登高峰,多次带领团队刷新国内深潜水记录,显著提升了我国深海应急抢险打捞救援能力。
重庆坠江公交车应急救援,潜入75米深江底带回5具遇难者遗体、探摸到汽车黑匣子、成功将公交车打捞出水;“桑吉”轮应急抢险,4名潜水员组成“敢死队”搜救小组,登上随时燃爆的难船、带回黑匣子和遇难者遗体;马来西亚翻扣挖沙船救助,潜水员成功从翻扣的船底救出2名遇难者;长江“东方之星”应急抢险,潜水员连续奋战4天3夜迅速将沉船打捞出水……他们就是救捞潜水员,他们在一项项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将生命置之度外,挺身而出,不辱使命。
“让潜水员获得职业荣誉感,畅通他们成才的渠道刻不容缓。我去年的建议得到人社部相关部门的响应,现在人社部会同交通运输部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处理。”金锋高兴地对记者说。
救捞潜水员在几代前辈艰苦奋斗、勇于突破的基础上,不断钻研潜水技术,饱和潜水技术更是从零开始。2006年实现中国饱和潜水作业零的突破,2013年实现饱和潜水198米深度记录,2014年采用饱和潜水技术成功下潜至313.5米深度,让全体中华儿女为之骄傲。目前,救捞潜水员正在全力攻关5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从而大幅提高我国深海搜救和作业能力。
在金锋看来,救捞潜水员这个职业对身体要求比较高,而且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从选拔、培养到成为一名能独立完成水下最基本工作的救捞员,需要7-8年培养时间,如果想成为技师或者高级技师,那至少需要20年。“但是现在,救捞潜水员这一职业没有被列入2017年国家职业资格认定目录,致使救捞潜水员职业资格认定工作停顿,这样严重影响了水上救捞员队伍的发展。”金锋说,由于这个原因,一些救捞潜水员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只能选择离职改行。
因此,在2019年,金锋针对救捞潜水员职业等级评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交了《关于恢复救捞潜水员职业等级评定的建议》。他建议尽快将救捞潜水员职业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重启潜水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畅通潜水员成长、成才渠道,从国家层面支持、鼓励、稳定、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救捞潜水行业和抢险救捞事业,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
这几年,金锋一直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合理安排时间,将履行代表职责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参加全国人大及上海市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近几年来,他结合工作实践,先后提出了《发展饱和潜水,助推海洋强国建议》《提高海员社会地位,减免船员税收的建议》《加快实施航道法的建议》《加大救捞设备研制投入,保障海洋强国发展》等一系列有实质性意义的建议和措施。
2020年疫情期间,金锋又进行了线上线下调研,围绕加强深潜水救捞技术研发保障力度等方面撰写了建议。
他建议,设立深潜水救捞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上海地区海洋学科专业优势,凝聚全国深海应急处置专业研发力量,引领我国深潜水救捞能力建设,并且着力形成一个完善的集科研创新、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功能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促进各类成果的科研转化和产业转化。
他还建议,组建深潜水救捞作业团队,通过专项政策、专项资金和专门管理,尽快解决潜水员技术职称评定体系、专项资金保障深潜水人员激励机制、减免工资奖励性收入的税收等问题,多措并举引得进、留得住、培养好深潜水技术研发、保障团队。
文:张晓鸣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