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波,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成立一年、注册资金仅1000万元的上海指域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就曾是身陷困境的中小微企业之一。春节前,他们完全没想到自己会面临如此被动的局面;但上海“店小二”们及时、到位的服务,以同样出乎意料的速度,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指域智能的业务重点是帮助制造业企业“机器换人”,也就是打造“少人工厂”“无人工厂”,这正属于上海目前重点打造的“在线新经济”领域。不过,指域智能创始人王大平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他一度觉得要撑不下去了。幸好,靠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激励,他挺过了最困难阶段。而今,产业链上下游恢复,推迟的订单回来了,新的合同也快签署了。对于未来,他信心十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做了充分部署。而在上海,有关方面不仅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了一系列减费降税和金融扶持措施,更通过及时而有温度的服务,“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压力突如其来
过去的一年,指域智能在全国各地发展客户,经营已入正轨。在接手一家饮料行业客户后,公司牵头改造其生产线,用机器人精简了70%的简单操作岗位,同时实现效率提升,客户很满意。
但谁都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原来排定的计划完全打乱。在复工之初,由于不少员工无法及时返岗,加上供应链断裂,指域智能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重启业务,手头的订单被迫延期交付,资金无法按时回笼,新合同更是遥遥无期。作为当家人,王大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下去,我们很难支撑。”
指域智能当时所遭遇的情况,应该也是上海许多中小微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为了准确把脉其需求,在关键时刻送上最精准的服务,上海有关方面向全市中小微企业发放问卷,开展一场“云走访”。指域智能虽认真填了问卷,但王大平坦言,自己对调查后续并没有特别期待:“我们公司太小,只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从没想过依靠政府资源。”
终于喘上一口气
认真付出总有回报,哪怕只是认真填写一份问卷。一周后,指域智能忽然接到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小企业办的电话,对方表示,针对问卷中提及的困难和诉求,政府将在市服务企业联系会议的机制之下,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和服务机构合力解决。
而后几天,指域智能的电话铃就不停地响起:各级产业、人社、税务、金融等部门,以及社会化服务机构,包括企业所在的金山区,纷纷拿出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给予他们政策宣讲和资源对接。这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企业发现,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包括疫情期间推出的上海惠企“28条”,以及各类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文件,对自己而言恰似“久旱逢甘霖”。在各方的指导服务之下,指域智能很顺利地走完流程,减免两个月房租,延迟缴纳社保和相关税金。王大平说:“我们终于喘了一口气。”
初创企业要活下去,不仅要“节流”降本,更要“开源”拿单。缓过劲来的指域智能,一方面顽强“自救”,积极捕捉商机,在口罩机等领域开拓新业务;另一方面,他在“云走访”中曾提出希望政府部门能牵线搭桥,帮他们与有意推进自动化升级的客户对接,这一诉求也很快得到落实。在之后市中小企业办牵头主办的一场座谈会上,指域智能受邀出席,接触到好几家体量比他们大得多的企业……
据记者了解,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状况,上海产业主管部门为他们度身定制了一系列产业资源对接会,主题从化解融资难,到教会企业如何应对疫情期间高发的法律纠纷,力求通过汇聚资源,现场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指域智能受邀参加的这场对接会,主题是“化危为机,转型升级”,与会企业主要来自智能制造的供需两侧,可以说,完全切中了企业发展的关键诉求。
幸运并非偶然
对年轻的指域智能来说,能在危机之下得到如此密集的“精准帮扶”,实属幸运。但从上海服务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整体情况来看,他们其实并不能完全算是“特别幸运的一个”。事实上,所有参与“云走访”的1600多家中小微企业,他们提出的诉求、反映的问题,100%得到了政府部门“店小二”的积极回应。
不仅如此,每家企业都有相关部门或机构与之对接。可以说,疫情之中,上海不仅释放政策,同时依靠普惠、精准、高效的大规模帮扶,尽可能让政策效应落地,从而以制度供给和政府服务的确定性,对冲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我最迷惘的时候,政府不仅帮我解决了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给了企业最宝贵的东西——信心。”指域智能创始人王大平说。目前,指域智能不仅交付了延迟的订单,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利用疫情所创造出的新机遇、新拐点——很多制造业企业意识到,智能化改造将显著提升他们面对重大风险的韧性,从而使他们下定决心,推进自动化升级。
目前,指域智能正申请上海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流动资金应急贷”,这笔由政府承担大量担保风险的低成本融资一旦到位,将帮企业扩大生产,从而更好抓住上海打造“在线新经济”高地的机遇,在无人工厂等重点领域捕捉新机会。
作者:张懿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