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智慧,“长”在细节中:一个电力抢修电话,一分钟之内可精准派发;一张数字孪生地图,可以推演解决城市问题的最佳方案……
这些变化,源自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建设。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作为“一网统管”主体推进部门和城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理系统对应86个一级指标,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民防、气象、卫生健康等领域的22家单位共33个专题应用。
2020年4月13日,上海召开一场“千人大会”——“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推进大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已经从探索设想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要坚持“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定位。
尽管受疫情冲击,但上海针对“两张网”的工作一直没有放松。
当下, “一网统管”城运系统正从1.0版向2.0版聚力攻坚提升。防台防汛监测、停电报修、红绿灯信号控制、社区防疫动态观察等,均利用线上数据流助力线下管理创新,让城市更智能,群众更受用。
城市更智慧
城市的智能,从防台防汛预测中可见一斑。
今年,上海市水务局的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升级2.0版,重点建设完善灾情直报、积水发现、汛情回溯等8个业务模块。
其中的汛情回溯模块,收集整理了从1921年起对上海造成较重影响的台风数据,重点分析近10年上海的主要灾害事件(台风、暴雨等)及其关联的气象、雨情、水情、灾情等要素,构建历史汛情智能回溯数据集。
举个例子。当台风来袭时,上海可以将实时汛情与历史数据进行智能比对分析,模拟汛情可能发展的趋势和灾害影响程度,从而做出更科学的防汛决策。
这只是上海“一网统管”数字化基础的“沧海一粟”。
在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50平方米的大屏幕上,一个可随意放大、缩小的上海市区三维地图使这座超大城市瞬间变得“触手可及”。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透露,“一网统管”的目标,首先是“一屏观天下”。它的基础,是海量的数据。
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除了法人库、人口库两大基础库之外,还包括市公安局、市规划资源局、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16家单位向主题库提供数据支撑,共享数据量总计25.8亿条。
无数微观的数据,汇聚成一张屏。这张屏中,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清晰可见。
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群众更受用
“一网统管”带来的生活变化,也在细节中见微知著。
在上海,如果你家或小区突然停电,一个报修电话之后,1分钟之内,抢修工单就能精准发送。
这在以往,并不容易做到。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介绍,他们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研判算法,基于GIS可视化,实现抢修工单自动精准派发。
浩瀚数据犹如一个个脑细胞,汇聚成城市的“大脑”。城市一旦有了“大脑”,生活中的“惊喜”不期而至。
“如今的上海街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数据,运用‘公安大脑’进行研判,给出信号控制的最佳方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自从运行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以来,全市车辆拥堵指数下降15%,平均车速提升10%。
又比如,5月15日,浦东新区发布了上海市首个用于文明创建的智能体系:一网统管-城市大脑-智慧文明智能化应用体系。这一体系,在日常中很常见。
早上8时30分,文明巡查员小陆正在易初莲花超市附近巡查,发现超市消防门打不开,拿出手机打开“智慧创城”小程序,即刻将图文上报。2分钟后,超市物业人员接到通知到达现场,打开消防通道。小陆再次通过小程序上传照片,对这一问题进行消项......
这种便捷操作还将应用到更多场景。
上海市城运中心称,今年,上海“一网统管”体系将升级2.0版。明确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的基本构架,也就是小到社区、单位都能运用。智慧触角延伸到城市治理最末端,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的目标。
城市治理探索不止
高效运行的背后,是政府城市治理的探索和创新。这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
2月7日,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在上海全市率先上线“一网统管”防疫专页。
在蓝色的大屏幕上,一个小区的在家观察人数、健康状况、重点地区来沪人数,沿街商铺防疫情况、建设工地状态等数据全部汇总。交叉比对后,哪些小区是重点小区一目了然,哪些办公楼的返沪白领集中增加,都一一呈现。
“一网统管”防疫专页。 江苏路街道供图
如今,基层干部通过一个系统、一个页面就能掌握社区动态,有效解决了从大量表格中找线索的苦恼。这种“好用”也延续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房态图”是也各个社区排摸小区居民时形成的社区防控工具。如果这些存在于黑板、图纸上的作战图,可以放进手机随身携带、修订,是不是就能成为社工手中的利器?
近日,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与上海市测绘院签约,启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项目。
所谓“数字孪生城市”,比如建一座桥梁,用多少水泥、多少钢筋,都可以在电脑系统里做出一个数字建模,这个数字模型和真实的桥梁是完全对应的。城市的居民区、公园、道路、地下的水管如何布局,都可以通过数字模型规划设计,还可以通过模拟、推演等方式,获得解决城市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花木街道,“数字孪生城市”系统落实到基层最小的单元“户”和“人”,形成“一街道一图”“一小区一图”“一楼一图”“一房一图”。
“这一系统不仅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作用,还能在日后为人口管理、基层党建、志愿者工作、社区养老、物业管理等多方面工作提供支持。”花木街道相关负责人称。
“一网统管”下,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智能运转的痕迹。
“城市有序运行背后,是一张线上线下协同的闭环管理网络,托住了上海运行的底座。”上海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表示,通过线上线下的智能联动,以线上的数据流、管理流,倒逼线下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从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些、更智慧些。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