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篇幅最短的一份,但务实精简,干货满满。2019年,上海完成了哪些中央交付的任务?2020年,中央对上海又有哪些期许?文汇客户端整理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与上海有关的工作情况和未来展望,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
俯瞰临港滴水湖周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中国航海博物馆、申港大道以及正在举办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上海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 文汇报记者 邢千里摄
2019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总体方案,出台管理办法,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实施特殊支持政策,推动重大改革优先在新片区试点、重大项目优先在新片区布局、重大政策优先在新片区适用。新片区新设企业4025家,签约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821.9亿元。深化自贸试验区“三区一堡”建设,赋予浦东新区更大改革自主权,进一步推动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设立科创板”
6月13日上午,备受关注的我国资本市场的新兵科创板,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开板。文汇报记者 袁婧 摄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主要承担着两项重要使命:一是支持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发展壮大。通过改革增强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允许未盈利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发行上市,进一步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二是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去年7月22日,25只科创板新股正式挂牌上市,开启了资本市场改革的大幕。今年4月29日,已上市100家科创公司,合计融资1188亿元,科创板百亿市值公司已有39家。科创板公司上市首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共实现营业收入1471.15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178.12亿元,同比增长25%。同时,盈利质量稳步提升,七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八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九成公司扣非后实现盈利。在稳中有升的同时,各家科创公司仍然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合计投入研发金额117亿元,增幅2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持续保持力度。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
新福康里小区96号通过努力成为小区里首个自筹资金加装电梯的楼组,如今,全透明的电梯井竖立在大楼北侧,方便居民日常上下楼。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 摄
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是“悬空老人”最迫切的愿望。去年12月19日,上海市住建委、房管局等十部门联合出台新政,让加装电梯的工作走上了“快车道”。
“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市一医院门诊。文汇报记者 袁婧 摄
去年9月底,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医保“一卡通”提前实现,目前已覆盖三省一市全部41个市级统筹区和5400余家医疗机构,本市设有门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
随着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面不断扩大,知晓度不断上升,结算量稳步增长,长三角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异地养老的老人在内的等越来越多的上海参保人员从中受益。上海患者只要在上海办妥异地备案手续,就能在就医地直接使用新版社保卡直接结算,不必再回上海报销医药费。
今年,上海还将继续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通过优化信息平台,支持苏浙皖三省之间异地门诊结算互联互通,推动三省一市药品、医用耗材招采信息互通。
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从美国进口的特斯拉新能源车停放在上海外高桥海通汽车码头,等待通关。文汇报记者 袁婧 摄
2020年,上海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落实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探索“一企一证”“一业一证”,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资质资格管理等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企业服务和投资促进体系建设,聚焦企业办事的难点、堵点、痛点,在办理建筑许可、跨境贸易、纳税等方面推出更多针对性举措,持续压缩审批环节和时间。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持续减轻企业负担。
“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
虹桥公共事务中心设立“一网通办“自助服务方便市民。文汇报记者 赵立荣 摄
2020年,上海将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着眼于“进一网、能通办”,推进政务服务从部门管理为中心向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逐步使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围绕数据惠民,加强公共数据治理。健全公共数据标准和共享交换机制,推动信息系统上云应迁尽迁、信息系统和业务专网应并尽并、公共数据应归尽归。对部门核发的材料和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予提交相关纸质材料。健全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开放制度,深化金融、交通、健康、文旅等领域数据开放应用,更好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流程系统性重构,强化审批服务事项整合,进一步压环节、减时间,加快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简化和互联网化。
围绕一体化办理,加快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深化总门户建设,强化市民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功能,新接入公共服务事项500个。推动个人事项向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下沉,新增全市通办事项100个,深入推进“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万亩“茶海”连绵起伏堆绿叠翠。文汇报记者 赵立荣 摄
2020年,上海将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统一市场、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快推进项目合作、平台共建和政策协同。
“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
2019年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顺利闭幕。文汇报记者 袁婧 摄
2020年,上海将精心办好第三届进口博览会,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越办越好”长效机制,扩大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影响力,发挥好进口博览会国际采购交易、贸易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学习、全球经济治理、世界开放合作的平台作用。持续放大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加快建设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落实外商投资法,发挥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功能,集聚更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工作。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
由上海临港集团全资设立的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拿到新片区001号营业执照,一期注册资金20亿元。文汇报记者 袁婧 摄
2020年,上海将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按照“五个重要”的要求,推动临港新片区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信息快捷联通政策加快落地,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深化制度创新、提升发展能级,力争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取得更大突破。
首图:视觉中国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孙欣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