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高新区良安新村党支部书记李涛。
80后小伙儿李涛是现任的河南省济源市高新区良安新村党支部书记,自2005年考入济源市首批大学生村干部队伍以来,他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埋头苦干。曾先后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今年五四,他再次荣获了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从普通村干部到党支部书记,从农民到经理,李涛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实在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做到了造福一方,为有志青年树立了一面旗帜。
为民是村官的根,实干托起脱贫梦
李涛的村官之路起步于位于河南济源市的一个省级贫困村--大峪镇方山村。
在采访时李涛回忆,“我是阴差阳错地走上村官之路和农业之路的,2005年全市大换届,学医回村里做村干部,父母极力反对,所有人也觉得做村干部不太能”。回到方山村后,老村干部让他先当村会计,他没有拒绝。那年,李涛24岁,对村部完全没有定义。
初出茅庐的他在当时曾遇到过困难重重,但他凭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逐步解决了饮水难、行路难等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并逐渐找到了方山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在大峪镇方山村的饮水工程建设中,群众见证了李涛的人格魅力和务实的工作风格。他一年多只回了三次城里的家,一次是春节,另外两次则是去探望卧病在床的父亲。
李涛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坡上出义务工,他带头挖土、铺渠,白白净净的小伙子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一年多风吹日晒后变得又黑又瘦,体重减了三十多斤。在修通方山村自来水管道后,李涛又动员父母拿出积蓄,带头出资解决行路难的问题,村民们在其感召下筹资修通了一条2.5公里的出村柏油路。
2005年8月份村官招考,李涛以高票当选了与方山村同市的良安新村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良安新村是济源典型的“三无村”--无村部、无卫生所、无幼儿园。为改变当时村容村貌落后、村两委凝聚力不强的状况,李涛带领村委干部深入调查走访、参观学习,扎实开展工作,最终换来了良安新村翻天覆地的大变样。
“作为一个省级贫困村,房山村里的路不通,水不通,电话都没有,小学也没有。”李涛说。看到这种情况,李涛决定自己想办法协调资源,一定要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修好路是致富的第一步,从李涛家里到村里的70公里的山路十分艰苦,修路的过程中,李涛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去施工现场去动员老乡。“一天天几乎都不回家,基本都是随便在老乡家吃口便饭就开始忙了。”
“那个时候我们真是干活不惜命,修水修路我都一直在村里,也没有时间回家。”由于村里大部分是山路,一次晚上在骑摩托车从老乡回家的途中,李涛连人带车摔下了山崖。当时黑乎乎的村里没有一个人,信号也不好,幸好有一棵山枣树做缓冲,到了第二天早上才被老乡抬到医疗所,在医疗所里,医生光拔他身上的刺就花了40分钟。
掉到了山崖下,差点没把命丢掉,李涛不敢告诉父母,也不敢回家,一直住在朋友家休养,“因为这个事情,女朋友差点和我分手。”李涛说。
“老父亲知道这个事情后也不同意我做村干部,回家后每天都在想,路已经修了一半,下个村支书能接着修这条路吗?”这个时候,村里十来个老乡拿着土特产大老远跑来看他,老乡的举动让李涛决定继续回村。“那种期待的眼神让我感觉到,农村离不开我,我不能离开农村。”
一个外来的年轻人不惜一切为村里修路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乡亲,村里因为修路发生矛盾的几家人都觉得李涛这个年轻人真是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最后在他的精神感召下选择了和解。
良安新村有8个居民组,村民1300多人分布在6平方公里的山里。因为偏僻,村里人一直喝的是水窖水。
李涛来到村里后,他专门跑到省委扶贫办争取资金,帮各家各户把自来水全部铺好。“水铺好后,市委领导去看望村民,老百姓很感动地说,感谢党穿山越岭送甘泉,让我们苦尽甘来。”
“在良安新村工作这几年,我浑身充满了动力。”李涛告诉记者,这种动力就是年轻人的担当和作为,就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干事是村官的本,创业成就致富梦
李涛始终坚信:一个好的村干部,不光要做给农民看,还要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改变老百姓的口袋至关重要,2007年李涛正式走上带领村民致富之路,8年时间,李涛从一个养鸡场起步,一步一步开起了合作社,又把合作社发展成了农业公司,目前更是组织起了创业联盟和一个电子商务公司创业园。